我們必須要問中國401K計畫三個問題。
第一,推出401K的宗旨到底是什麼?
中國股市缺的不是資金,是信心與誠信,而信心比黃金貴。當一個市場的基礎不牢固,任何推出大規模資金的計畫,都只能轉化為短期炒作的概念,而非市場健康發展的根基。
社保基金入市,轉變股市圈錢的理念了嗎?以往我們總是不負責任地把市場理念的不更改,歸咎於機構投資者比例過低。然而,當機構投資者數量日增,卻令人驚奇地出現了集體散戶化的趨勢,趨勢投資者大規模增加,基金越發越多卻越發越小,追漲殺跌之下,機構持股市值與數量不成比例。根據數據統計,截至5月16日,公募基金、券商、QFII、險資和社保等五大機構累計持股市值約1.1萬億,佔全部A股20萬億流通市值的5.42%,遠低於2007年的18.86%。通過統計發現,機構在A股市場中的話語權逐漸萎縮,市場投資結構逐步轉變「散戶化」。
推出中國版401K計畫,不會改變中國股市圈錢、內幕交易等頑疾。這個結論,至於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第二,推出401K計畫是否能夠保障民眾的養命錢保值增值?
有人說可以,社保基金可將投資資產的20%投入股市,獲得了不菲的收益率,401K計畫當然也可以。截至2009年末,9省個人賬戶委託資金年均收益率達18.9%;截至2010年底,社保基金成立以來的權益投資收益2772億元,年均投資收益率9.17%,高於同期年均通脹率7個多百分點。
但是,有幾家機構投資者能夠如此精準:在2004年7月到2005年6月,滬指由1340.75點跌至998點,下跌約20%,社保基金持股量卻增至26.14億股,增倉規模約為5倍;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滬指從1077.31點上升至1641.30點,漲幅達50%,社保基金則從2006年三季度開始減倉。2007年四季度,社保基金全面減倉三分之一。至2008年一季度末,其持股數從26.14億股減少到7.78億股,成功「逃頂」,使其在2007年的收益達到創記錄的1453.5億元,收益率高達43.19%。而美債危機,滬綜指處於2500點低位時,又傳出了百億社保基金入市抄底的傳聞。
這難道是社保基金特立獨行? 試問有誰能夠理直氣壯地廉價吸籌成為戰略投資者或者財務投資者? 在社保基金這位股市傳奇英雄的背後,是其他機構投資者與個人投資者的纍纍屍骨。只要市場下挫,股基就晚節不保。今年上半年基金虧損嚴重,基金最多收益為5%,最大虧損卻達到了20%。據天相投顧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基金虧損了4397.5億元,僅次於2008年上半年,虧損最大的依然是偏股類基金。而絕大部分個人投資者,在絕大部分時間裏保持著悲壯的虧損歷史。
如果把401K計畫與社保基金相提並論,中國證券市場又出現了一位享受特殊政策的巨無霸,其他投資者恐怕更沒有活路。A股市場與股權投資市場,將進入公關資源的白熱交戰期。
第三,推出401K計畫是否能夠善始善終,條件是否具備?
在美國,401K計畫已經式微。2008年12月,經合組織(OECD)發布的《養老金市場聚焦》報告顯示:2007年12月至2008年10月,OECD國家的股票市場整體下跌近50%,造成私營養老金投資虧損約5萬億美元,資產縮水20%;在美國4/5以上的家庭參加了401k計畫,損失已超過3.3萬億美元,損失慘重,加上計畫的主要參與者——嬰兒潮年代出生的人口成為銀髮一族,越來越多401K賬戶將消失。
不顧這一慘淡的現實,不顧中國機構投資者高於美國數倍的管理費率,推銷中國版401K計畫的人食洋不化。他們告訴我們,美國的401K計畫對於股市功勛卓著,對美國公眾養老善莫大焉,有功於美國經濟結構轉型。這真是奇聞,從來沒有聽說一個國家的強盛與經濟轉型成功,重要原因是因為養老金入市。
我們在B股市場套住了國內投資者,在A股市場讓中小投資者買單,真正獲利的是中介機構,是上市公司,是被造富的一族。在基礎的上市與懲戒制度完善之前,不要用華麗的幌子打民眾養命錢的主意了,這樣真的很不靠譜,很不道德。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葉檀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