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面臨「富裕的煩惱」?
由美債危機引發的美國信用等級下調和全球股災,不但在全球引起一場金融恐慌,而且也在中國引起許多擔憂,其中有兩個引人關注的焦點。
一、中國的巨額外匯儲備是否會就此縮水?中國的外匯制度究竟如何改革?
二、全球股災是否會引發世界金融危機,並對本來已充滿泡沫的中國經濟構成衝擊?
外儲大量縮水,民間出現質疑下
一個星期來,全球的人們就像過山車一樣地觀察著美國的經濟動態,並經歷著心理考驗的過程,中國也不例外。從一週前的美債危機有驚無險,到幾天的標普公司將美國信用等級下調,直到最近幾天的全球股災,中國的媒體、國民也經歷著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幕場景。
但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有所不同的在於,中國不但外匯儲備的超過百分之七十用美元結算,而且中國超過三萬億美元的龐大外匯儲備中,有超過三分之一被用來購買了美國國債。因此,美國債務危機產生後,對此最具擔心的就是中國。原因很簡單:一旦美國無法完全償還債務,那麼中國的外匯儲備的超過三分之一就將付諸流水。後來,雖然美債危機有驚無險,但這一危機只是暫時被推遲而已;而且更重要的是,標普公司下調美國信用等級後,全球對美國和美元的信心大降,這也勢必對中國超過百分之七十用美元結算的外匯儲備構成縮水的威脅。從這個角度說,「美國感冒,中國打噴嚏」是一個十分貼切的比喻。
中國用外匯儲備的逾三分之一購買美國國債,從中美兩國關係的角度,無疑使中美關係這一組本世紀最為錯綜複雜的關係處於相互依賴的狀態之中。從這個意義上說,今天的中美關係與上世紀的美蘇關係存在明顯的不同,那就是雙方基於相互依存的關係,都不可能單方面採取重大的破壞性舉動。
然而,這一購買美國的舉動,也使中國官方處於極為尷尬的境地。早在幾年前,中國總理溫家寶就在全國人大記者會上,明確要求美國方面保證中國在美資產的安全;美國總統歐巴馬後來也親自就這一問題做了專門的承諾。由雙方的高級國家領導人出面對兩國的金融關係作出要求或保證,這在國際關係歷史上是不多見的現象。這反過來也證明中美關係的複雜性和對雙方的敏感性。
但購買美國國債的舉動在中國國內不是沒有爭議的。在中國民間,有人稱外匯儲備是「人民的血汗錢」,也有人稱之為「中國人民三十多年辛苦積累的家產」。幾年前,有中國學者發表觀點認為,國家不是企業,不以盈利為目的,而是應迅速發展國家能力。這一觀點其實暗中批評中國官方用外匯儲備購買美國國債的舉動。
確實,今天的中國,有太多需要國家投資或扶助的地方。過去,中國官方有一句經常掛在口邊的話:「國家還不富裕」;但今天這句話顯然已經過時了。今天的中國政府恐怕是全世界最富有的政府。但另一方面,「國富」做到了,但「民富」卻沒有實現;相反,今天的中國更多呈現的是「國富民窮」的怪象。一萬多億美元如果不是用來購買美國美國國債,而是用來改善「民窮」或依然十分艱難的民間生存環境,恐怕並不為多。更重要的是,如果這一萬多億美國國債付諸流水或大幅縮水,那麼用中國網民的話來說,中國官方就無疑成了「敗家子」了。
「藏匯於民」:官方尚難接受
中國官方動用巨資購買美國國債的舉動,其動機和背景是多層面,值得好好地探討。但另一方面,隨著美債危機導致全球股災,在香港和中國大陸民間,也有一種聲音質疑,中國究竟是否需要那麼大的外匯儲備。由此也就引發輿論對中國外匯管理機制改革的討論。
中國的外匯管理制度來源於中國早年的落後階段。當時,外匯儲備是中國衡量其金融實力的重要標誌之一。但最近十幾年,尤其是從2005年以後,中國的外匯儲備以加速度大量增加,從而導致中國產生「到底怎麼使用巨額外儲"的更高層面上的困惑。
在香港和中國大陸的民間,已有輿論提議中國官方應大力改革目前的外匯管理、匯率聯繫制度,其中也包括對公民兌換外匯的限制。這就是所謂的「藏匯於民」的呼聲。然而,這一呼聲知易行難。中國的現有體制和傳統思維似乎很難接受民間擁有大量外匯進行海外投資。但與此同時,中國既無意改變巨額外匯儲備的的使用途徑,又無意開放民間擁有外匯投資,再加上目前除了美元,實際可以投資的貨幣又不多,就眼下而言似乎只能眼看著大幅美元的外儲縮水。因此中國的外匯儲備某種程度上似乎成了中國的一個負擔。這也可謂「富裕的煩惱」吧。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