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問我底在哪

這幾天,鄰家大姐不斷抱怨:手中的創業板股價已攔腰一刀。她說她手中的股票估值並不高,未來成長預期也不錯,可股價還是「跌跌不休」,創業板指數也屢創新低。大姐抱怨完,問我:股市的底在哪裡?

底在哪裡?這是當前所有投資者極度關注的一個話題,也是證券研究機構和股評人士苦苦求解的難題。事實證明,無論是成熟市場還是新興市場,沒有人總能準確判斷股市的底部和頭部。就算有人這回預測對了,下一次,卻未必對。

聽一聽近期各大機構的中期策略報告會便可知道,儘管擁有全國最優秀的證券研究隊伍,但沒有一家機構給出明確的時間底部和具體點位。各大機構對下半年股市走向雖然看好,但出言相當謹慎,或用「極限位置可能達到2500點」這種不確定的判斷,或用「2700點以下已經屬於較為安全的區域」、「下半年上證綜指約有500點的上漲空間」這種模糊概念。

也難怪,這幾年股市不給面子,機構常常因預測判斷太離譜而遭市場詬病。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當然,也有一類股市「狂人」,不斷叫嚷,不斷忽悠,錯了就玩失蹤,過段時間重出江湖再操舊業。狂人狂言害了不少「粉絲」。

近期,市場確實出現了一些底部特徵。比如,A股投資者的交易意願已降至近11個月來的低點。又如,市場整體換手率已創下2003年9月以來的新低,而新股破發頻率之高更是前所未有。但有了諸多底部特徵並不能說底部就到了。有人作了一個生動的比喻:女人懷孕會嘔吐,但嘔吐的女人並不一定就是懷孕。

在我看來,當前尋找個股比猜測底部更為重要。不要問我底在哪,還是先給我一個買入的理由。

就拿鄰家大姐手中的創業板股票來說,儘管股價攔腰一刀,但仍不能成為買入的理由。60元的股價跌到30元,散戶崩潰了,可那些隨時等著拋售的「風投」手中成本才3元,這樣的股票你敢買嗎?

當然,剔除這類因素,股市跌到這般地步,許多真正有價值的好股票,其買入的理由也正在變得越來越充分。

本文留言

作者趙嘉國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