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美國之音:六四已死,威權當立? (圖)

 2011-06-04 03:2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6
    小字

六四事件22週年之際,形勢出現微妙的變化。北京「有人」找到死難者家屬,希望用錢解決問題;茉莉花散步的腳步聲方才減弱減弱,內蒙草原上又響起了抗議的呼聲。六四是否已被人們忘卻?威權是否已經成為國民的選擇?

讓世界矚目的北京六四事件馬上要22週年了。死難者家屬二十年如一日的呼籲上書,今年終於有了「結果」,「有人」兩次找到某難屬,希望用錢來「擺平」事件,撫平傷口。據難屬艱難統計,起碼有幾百人在那次殺戮中喪生。

難屬丁子霖、張先玲、徐玨說,難屬的訴求,二十多年來都是石沉大海,這次「有人」希望用錢來解決歷史難題。這對難屬來說是「新鮮事物」。難屬徐玨說,難屬有三個原則:一是真相,二是賠償,三是問責。

難屬徐玨透露,有人二月以來,幾次找「個別」難屬,希望討論賠償問題,但吩咐不能同整個難屬團體談賠償問題,更沒提到真相和問責問題。有報導說,「來人」對難屬說:「真相、問責不好辦,至於賠償,多少錢能解決問題?」。

不管北京當局對難屬的問題以及態度如何反應,研究透徹二十年前的「斷然行動」給今天乃至今後造成何種影響和後果,對各方來說仍然是一個巨大和棘手的難題。

BBC報導說,八九年六四到現在,中國大陸發生巨大變化,尤其在經濟方面和國際交往方面,所以中國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現在在重提六四,意義已經不大。

不過,報導援引香港科技大學社會學者丁學良的話說,有兩個因素,使得八九民運和六四精神在今天中國政治和社會發展現實中,「仍然有著深刻和重要的影響。」

這兩個方面是:現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使得後來出生的年輕人,可以從新媒體上瞭解六四真情。其二,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但貧富差距加速拉大,許多沒有或很少獲利的老百姓,積累了不少怨氣。

在中國搜索引擎百度,輸入六四22週年這樣的關鍵詞,結果一條相關鏈接和網頁都沒有顯示出來,可見六四在中國網際網路防火牆中,還是一個被禁詞彙。

據稱轉手後把編輯部搬到北京的原美國新聞網[多維],星期三(6月1日)發表署名陸一的長篇文章,題目是:六四二十二年祭,海外民運已死?

文章簡單綜述了最近發生在中國和香港和六四相關的事情:北京天安門事件難屬得到「賠償」許諾;近來當局對北京異議人士的打壓;香港紀念六四的遊行。

文章說,六四事件已經過去22年了,雖然還有人指責六四事件(記者註:作者想說的可能是八九民運)是一場禍國殃民的運動,也有人還在質疑和痛批共產黨當年所為,但許多親歷此幕的人已經漸漸淡忘,年輕一代更對此知之甚少。

文章說,中國政府對「六四」事件的態度在22年之後也發生了微妙變化,從旗幟鮮明地反對到淡化處理,甚至傳出了平凡(記者注,想是「平反」之筆誤)六四的隻言片語。

文章說,中國官方對始終深涉政治的劉曉波態度強硬,對遠離政治的「李錄們」則有所緩和。「海外民運一斤沒有了合力,日漸成為一盤散沙,難掩落魄與失敗。文章說,香港是22年來唯一一個持續對六四有所表示的地方,但也已經稱為香港的一個政治符號。「如今又到六四,反思與追憶已成主調,人們不得不問,中國的海外民主運動是否已經消亡。」

文章接下來話鋒一轉,用大段篇幅,強烈批判和抨擊了「海外民運」。接下來文章的小標題是:海外民運聲名狼籍;標榜的民主為何物?。

文章整個行文語氣、邏輯和例證,得出結論應證了該文的標題:八九六四已故,海外民運已死。

不過,設在美國華盛頓的智囊機構「美國企業研究所」研究員斯瓦茨(Dale Swartz)發表文章,分析了不久前的中國茉莉花革命和八九民運的分野。他認為,中共嚴厲鎮壓異議思潮、人士以及活動,最近一段時期尤其嚴重,主要跡象包括抓捕艾未未。

斯瓦茨說,短期內,中國不可能發生中東北非那樣的事情,但是,這種阿拉伯式革命的針對性,兩者卻的確有著很多相似之處。

斯瓦茨說,儘管中國每年發生許多社會動亂(中國自己的話是:群體事件),但茉莉花散步這樣相對小的事情已經足以讓中共感到震驚與不安,因為,這種事情,源自非常有能量的、以中產階級為核心的一批人,這批人由於缺乏政治自由和其他機會而感到非常不滿。

斯瓦茨分析了天安門民主運動和影響。他說,面對群體事件北京當局顯得緊張萬分,這裡面有諸多深層原因:中共如何處理內部穩定?它們的維穩機制、方法,幾十年一貫制。一有風吹草動,就想起了二十二年前的八九民運和六四。最近幾年海外得到的證據表明,八九年民運最高潮時,共產黨政權幾乎垮臺。

斯瓦茨說,六四之後,中共保守派就認定,對所有的異議運動、活動,所有的異議思潮,都必須採用堅決果斷的手段加以鎮壓或壓制下去。

在華盛頓,流亡美國多年的中國老資格異議人士魏京生認為,茉莉花運動和八九民運一樣,自有其可取之處。他說,每一場革命都有其時機和環境。魏京生說,當年八九民運,「運動搞得是轟轟烈烈。包括蘇聯和東歐,最後成功了。」

總部設在華盛頓的海外民運聯席會議主席魏京生對美國之音說,參加茉莉花散步的人雖然不多,但衝擊很大,當局恐怖萬分,如臨大敵,加緊鎮壓。

旅居紐約的另外一名資深民主理論研究者胡平也對美國之音說,雖然茉莉花革命,在當局強大威攝下沒有發展成22年前那樣的民主運動,但是,它為未來的抗議活動熱身,積累了寶貴經驗。

三十多年前在北大當學生就競選人大代表的胡平說,今年茉莉花革命和89民運一樣,也是民眾自發民主運動。如果茉莉花革命能夠形成22年前的規模,必定會給最高層帶來極大的震撼,贏得推動政治改革領導人的支持。「當年趙紫陽就是例證。」
 

来源:美國之音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