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旱成了什麼樣子:廬山瀑布沒了 (圖)

 2011-06-03 01:2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4
    小字

 

長江乾旱,洞庭湖、鄱陽湖、洪湖喊渴,長江三峽緊急放水……今年以來長江中下游的罕見大旱,對湖北、安徽、湖南、江西等地農業和生態造成嚴重影響。近期,網民對旱情的關注度不斷提升,有網民稱,中國古代文人騷客筆下的大江大湖已經面目全非,古代詩詞美文中提及的美景也大打折扣。

日前有網友發出一個名為《別了,岳陽樓記》的網帖,稱今年的大旱導致范仲淹筆下的名篇《岳陽樓記》所描述的「浩浩湯湯」「橫無際涯」的江、湖景觀已經蕩然無存,感覺異常痛惜。

此外,還不斷有網友發帖稱,由於持續大旱,長江中下游「曾經煙波浩渺的洞庭湖、洪湖只剩下一塊小水窪」、「洪湖水不再浪打浪,鄱陽湖變成大草原」;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廬山瀑布,現在已經「氣若游絲,奄奄一息」。

網民痛陳大旱致使人文景觀消失引起網路關注。網民「梅在海角」說,「北通巫峽,南極瀟湘」的浩浩湯湯的洞庭水哪裡去了?我們再也看不到「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鬱青青」的美景了,真是可惜啊,讓人不免有「不以物喜,只以景悲」的感嘆!

網友「岳陽人」說,大旱導致長江中下游奇美的自然景觀消失了,有「千湖之省」美譽的湖北,千里湖光山色何時可以復還來!

「千餘年岳陽樓猶在,八百年洞庭湖已干」,網友「hoho199」說,八百里洞庭美如畫,只能出現在夢中了。江南無江,水鄉無水,失去的不僅是一片風光……

為了求證網民所傳的景觀消失情況,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分赴長江中下游的幾個重點地區,尋著千古經典詩詞佳句,探訪那些聞名遐邇的人文和自然景點是否安在。

「我從沒見過水干成這樣。」6月1日,「中國網事」記者在湖南嶽陽樓景區碰到帶朋友來此遊玩的岳陽本地居民徐彩雲,在給遠方的朋友當「導遊」時,她滿帶可惜的口吻說。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范仲淹筆下的千古名篇《岳陽樓記》讓無數中國人心曠神怡,紛紛慕名而來。記者在巴陵廣場眺望洞庭湖,裸露出來的幾處沙洲讓以往水天一色的景象不再顯現,儘管視野依然遼闊,但從遠處君山島露出水面的高度看,水位明顯比之前降低了不少。

徐彩雲就住在岳陽樓景區附近的梅溪橋老街,她指著湖心一片露出來的沙洲說:「我在這里長大,印象中還沒見過沙洲露出來。」徐彩雲還說,就在旁邊的岳陽港務局碼頭也因為水淺不能停靠大船。

岳陽樓景區辦公室副主任尹明偉說,遊客在豐水期前只能乘船前往湖中的君山島,現在可以從旁邊的農場通過沙洲到達。

來自成都的黃福君是在出差的途中專程取道岳陽來遊玩,他告訴記者,完全是衝著《岳陽樓記》來的,但大旱影響了美景。

岳陽樓景區的一些居民告訴記者,岳陽樓一直是親朋好友遊玩的首選之地,初次到這裡的人很難感受到乾旱帶來的變化,正常年份的景色其實遠比現在壯美。

李白名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廬山瀑布位於江西廬山南麓。但「中國網事」記者5月31日在山腳遠眺廬山瀑布,發現在一片淡淡的霧氣中,本該是蓬勃激湧的瀑布變成了一條條細絲。

廬山景區管理人員介紹,往年的4月份,當地就處於雨季,降水充沛,廬山瀑布水流洶湧,山澗水聲轟鳴。但今年到了5月下旬,廬山瀑布還是水細聲小。一些遊客說,缺水的廬山瀑布少了不少山澗鳴泉的獨特魅力,更無法領略其「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宏偉氣魄。

在以廬山瀑布而聞名的江西九江,乾旱使得主要景區景點和湖區受到直接影響。九江市防汛人員告訴記者,廬山風景區有8座水庫,到5月底,這些水庫水量比往年同期少了60%,絕大部分水庫都處於死水位。

蘇軾的《石鐘山記》讓石鐘山聞名古今,石鐘山景點位於鄱陽湖與長江交匯處的湖口縣。記者在石鐘山看到,臨近長江一側的山腳部位已有一些小溶洞暴露出來。導遊告訴記者,前幾天暴露的小溶洞更多,一個個小石孔密集排列。

5月下旬,三峽放水後,湖口段的長江水位逐步上漲1米多,一些溶洞淹沒在水下。導遊指著山腳處告訴記者,去年5月份,長江水已上漲,並接近山壁上的大樹底部,但現在的長江水距離樹根還有三五米。

在江西省星子縣,著名的鄱陽湖景點落星墩不是坐落在湖水中,而是坐落在「草原」上。記者看到,由於乾旱缺水,落星墩附近的湖泊底部新草狂長,周邊出現了一片片草原景觀。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900多年前,蘇軾被貶黃州。元豐五年(1082年)七月,一個明月當空的夜晚,他與幾位客人一起登上赤壁磯頭。眼見滾滾東流的長江,激情難止,乘著酒興,一口氣寫出了一篇驚世駭俗的詞作——《念奴嬌赤壁懷古》。但「中國網事」記者探訪發現如今的黃州赤壁那種駭浪驚濤的景像已成往事。

「中國網事」記者1日下午在黃岡市黃州區境內赤壁舊址看到,長江已改道到2公里以外,這裡現成為東坡赤壁公園,赤紅的岩壁陡峭如峰,「驚濤拍岸」留下的層層痕跡依然清晰可見,但「驚濤」早已被一條人工的景觀河取代,而且由於今年的大旱幾近死水。

如今,「驚濤拍岸」的長江古道上已建起了密密麻麻的民房。曾經拍岸的岩石上被後人刻上「赤壁」二字,與旁邊已經毫無水景特點的坡仙亭、放龜亭等一起悵然回憶曾經的浩蕩。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公元725年,李白在赴江東途中舟行江中溯流而上,折服於浩浩長江水在天門山壯美的「一拐」,留下了這首千古絕句《望天門山》。

位於安徽省和縣與蕪湖市長江兩岸的天門山,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門戶,所以叫「天門」。

「中國網事」記者6月1日再赴安徽蕪湖天門山探訪時卻看到,曾打動「詩仙」的「碧水東流至此回」之壯景已然大大「縮水」,「楚江」沿岸驚濤漫卷、碧水迴旋的景觀化作了大片的沙灘。

44歲的東梁村村委會主任謝曉平祖祖輩輩都在此居住,他說:「往常年份裡,這時候的江水差不多要和江岸齊平,目測過去即使是在江水拐彎的最狹窄處,江面也有近千米寬,水勢到了天門山這裡幾乎呈90度直角陡然向北一拐,江面上激起的巨大漩渦足有幾百米長!」謝曉平指著遠處如今平津的江面說,那時船夫到了此處不使力的話,船借水勢反而會向上游奔去,景象非常壯觀!

謝曉平告訴記者,近幾年長江泥沙淤積逐漸加重,加上今年罕見的大旱,水面至少比正常年份下降了3到5米,船舶吃水嚴重不足,在東南沿岸甚至形成了一處面積達萬餘平方米的「大沙灘」。

帶著孫子到天門山遊玩的蕪湖市民張懷寧也被眼前江邊的沙灘震驚了。「我經常來天門山,以前哪會看見這麼大的沙灘啊,只有壯闊的水面,恰如詩裡描述的那樣。但現在這樣‘瘦身’了的平緩江水、沿岸巨大的灘塗、暴露在外的防水堤,實在無法讓人聯想到詩詞中的壯觀景象了。」張懷寧說。

大量人文與自然美景的消失,是源自今年上半年南方罕見的大旱。

中國氣象局氣候監測顯示,1月1日至5月23日,長江中下游大部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三成至八成,安徽、江蘇、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平均降水量為1954年以來同期最少。

「春季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無降水日數達60.5天,氣象乾旱導致江河、湖泊水位異常偏低,水體面積減少明顯。」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陳振林說,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降水量持續偏少,具有持續時間長、範圍廣、影響大等特點。

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研究員劉貴華認為:「乾旱對濕地生態影響很嚴重,尤其是水生動物影響非常大;如果乾旱再持續一段時間,洪湖水生植物的種質資源可能出現滅絕性消失。」

根據中央氣象臺的最新預報,6月3日至7日,湖南、湖北以及江南部分地區將先後出現中到大雨的天氣過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乾旱有望緩解。

不過不少網民指出,人文與自然美景的消失應該對社會是個警醒,在氣候變化和認為破壞下,我們的生態已經很脆弱,務必比以前更需小心呵護,否則一不小心就會留下千古遺憾。網民「曉波」說,長江中下游是我國重要的旅遊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非常豐富,希望大家一起呵護,也希望雨季早點來臨,讓這些著名的景區重現神韻。
 

来源:新華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