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石窟的信仰記憶:探秘山東白佛山(組圖)

 2011-05-22 19:5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白佛山位於山東省東平縣城西側,海拔450米。山雖不高,卻是「十里長山」之首。十里長山,自北至南,大小數十山頭,似巨龍逶迤南去,並由低漸高,白佛山為最南峰,撥地而起。從此南至徐州,再也沒比它更高的山了,碑文稱其「雄鎮一方」。白佛山曾稱「危山」,自山前遠眺,整座山如一尊端座並對天常笑的彌勒佛,那佛面、佛膀、佛胸、佛膝、佛手、佛身上挂的大串佛珠無不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古人稱山為「危山」,更為形象不過。


白佛山主窟高達6.7米的釋迦摩尼坐像

白佛山石窟造像群座落在山陽海拔300米的幽谷岑寂之處,共分四窟,造像148尊(今存132尊)。開鑿年代從大隋開皇七年(公元587年)至宋開寶年間 (公元968—975年)。四窟一籠,唐開元年間增刻,至宋初告竣。山上有了佛像之後,因山石呈白色,故稱此山為「白佛山」。


主窟釋迦牟尼佛坐像兩旁的小佛龕

主窟即隋窟,窟口面陽,內正中雕有釋迦牟尼園雕座像身高6.7米,穩坐蓮臺,面目端莊,神態凝重,氣韻非凡。主像的兩側即東西兩壁,排列十多排小龕,每龕造像龕旁有像主題記,筆法古樸,線條雄健,字體有從隸到楷過渡階段的風範。東壁下方這一長方形龕,內雕的是《涅槃圖》,即釋迦牟尼升天悼念儀式。主像頭南仰臥,肋骨裸露,象徵釋迦牟尼入殮前的艱辛修行;十大弟子圍坐身旁,有的抱腳抱頭,有的仰面嚎啕,有的低頭默哀,各流露了悼告師父的真情,是一幕活生生的弔喪圖。這尊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的彫刻技法是南北朝刻法的發展,衣褶線條有獨特風格,有濃郁的民間風采,被譽為一曲美妙的「下裡巴人」。


白佛山石窟第四窟

二佛窟亦稱隋窟,它處在位於主窟右20米處懸崖峭壁間。該窟造像共三尊。主像高2.4米,雙膝下垂,面南端座,高肉髻,戴法網,兩耳垂肩,面目豐滿碩長,嘴菱角形,唇潤頤豐,鼻樑略高,彫刻精細,形象逼真,而下半部分線條間接,彫刻粗獷,與上半部分形成顯明對照,這種刻法,與河北、魯中、河南等相鄰造像石窟中風格明顯不同,這大概是白佛山造像人的「匠心獨運」吧。主像兩側為侍者,結跏狀,頭戴寶冠,身著袈裟、瓔珞。


白佛山石窟的保護現狀令人堪憂

與主窟相距20米處為三佛窟,內有造像三尊,為一佛二弟子像或稱一佛二菩薩像。此窟雕像為唐代所造。第四窟位於最東側,因造像年代為宋代初年,亦稱為宋窟。內有造像十二尊,其中珍貴者有二:一是北壁上的觀音像,體態豐腴,面容和藹,兩耳垂肩,仍保留盛唐風韻。該像兩側侍者著百褶裙、褶皺仍保留有魏晉風格;二是最可貴者東壁上雕造的鑒真大師高浮雕像。造像群處摩崖上有 「大隋開皇七年和大隋開皇十年……」等彫刻字樣,它是造像斷代的確切依據。

来源:中華五千年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