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何清漣:李光耀時代的結束與中共的尷尬

 2011-05-19 22: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北京最近又遭遇了一場尷尬:5月9日,在與中美戰略會談同時召開的一次中美智囊研討會上,北京智囊俞可平表示,中共政府對新加坡模式非常有興趣,理由是新加坡能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政治上一黨長期執政。但新加坡大選後的政治變局卻表明,中共心儀的新加坡模式不再受該國民眾歡迎。新加坡首任總理、國父李光耀與二任總理吳作棟5月14日宣布離開內閣,辭去內閣資政一職。他們作出上述宣布是迫於形勢,因為他們的人民行動黨取得了自1965年新加坡獨立以來最糟糕的選舉結果。

李光耀退出政壇,使新加坡選舉成為一場沒有輸家的選舉。

記得上世紀80年代中國曾熱議亞洲「四小龍」的經濟成就,由於這「四小龍」當中有仨與華人有關,有人很生動地總結了三地華人政治特色:香港是港英政府治理,有自由無民主;新加坡是威權政治,無自由有形式上的民主;臺灣雖然自由民主二者兼有,但草根特色太強。香港由港英政府治理,其經濟成就讓中國人不便尋找背後的政治原因,但臺灣與新加坡經濟高速成長的政治動因卻是熱門話題。因為兩地都是華人(或以華人為主體的)社會。到了臺灣政黨第一次輪替以後,北京對臺灣民主已經不再有任何興趣,學界也不再提「臺灣民主化經驗」。取而代之的是對「新加坡模式」的討論。

北京青睞新加坡模式的理由也很充分:新加坡華人佔四分之三,其國父時常提及東亞價值觀和儒家文化——李光耀崇孔尊儒可不是說著玩的,我曾去過山東泰安與曲阜,當地官員告知,李光耀先生經常到聖人之鄉參拜孔聖並朝泰山,有段時間每年都去。2003年國際儒學聯合會在北京創立,與會者一致推舉李光耀為首任名譽理事長,這表明國際儒學界對於新加坡成功實踐儒家治國之道的讚賞與肯定。於是國內一些學者尤其是儒學學者認為,新加坡的公共政策體現的正是儒家治國之道,是中華文明精華在現代社會的發揚光大——咱們華人與西方文明扦格難入,但與自家祖產儒家文化總能水乳交融吧?

儘管新加坡經驗被解釋得天花亂墜,但北京真正感興趣的卻只有一條,如何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繼續保持一黨執政。西方社會成天在嚷嚷「經濟市場化必然會促進政治民主化」,雖然未成為中國的現實,總不免讓北京有點憂患意識,如果那一天真的來臨怎麼辦?於是如何成功地取法新加坡模式就成了北京心中的頭等大事。不斷派遣各種官員代表團前往獅城參觀學習。

新加坡的經濟發展經驗,中國始終在學習,而且形式上學得很認真,如新加坡經濟起飛依賴轉口貿易,中國則成為「世界工廠」。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李光耀政府鼓勵外國投資、提倡出口經濟,高速發展電子金融產業;中國現在已成為發展中國家中的頭號引資大國。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全球電子產業暴跌,新加坡經濟受挫,立刻將推動經濟增長的目光轉向了旅遊服務業,併發揮地理優勢,將自己重新定位為「一個世界首選的會議地點」。這一招非常成功,7000家跨國公司選擇新加坡作為營運中心,其中4000家將管理全球和區域業務的總部設在新加坡。中國也照貓畫虎地大力發展旅遊業,幾乎每個有點歷史來頭的縣市都將旅遊作為支柱產業。只是效果不佳。

但新加坡政府在社會管理方面的經驗,以及政府的廉潔,中共政府幾乎未曾學到什麼。新加坡執政者在處理政府與資本及人民的關係上做得很不錯,在親商與重民之間實現了平衡。既重視資本的作用,注重發揮商人與企業家的社會功能,所謂「工業園區」就是新加坡的經驗。但新加坡政府也很注重民生,從獨立以來,政府圍繞著「居者有其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社區建設、醫療衛生、公共安全、環保和義務教育等等。而中共政府的腐敗已經成了政治之癌,在資本與人民之間,幾乎一邊倒地選擇了偏向資方,肆意剝奪工人權利,導致中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血汗工廠。佔中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其賴以生存的土地更是受到政府的肆意剝奪。至於社會福利方面,至今仍然是黨政事業機關幹部享有的特權,民眾的福利一直處在待建立過程之中。

北京心儀的新加坡模式,其實早已出現一些問題。儘管人民行動黨在掌權的50餘年當中,很好地履行了與人民之間的「麵包契約」,以經濟發展作為確立政治合法性基礎並取得選民支持。但新加坡政府的嚴厲控制輿論,尤其是不允許任何批評李氏父子的言論出現,人民宛如關在金絲籠裡的小鳥,生活無憂但卻沒有言論自由。此外,李光耀儼然一位穿著西裝的現代皇帝,隔代指定兒子當接班人這種權力世襲現象,很容易產生利益固化。如此種種,早在民間引起不滿。世界進入網際網路時代後,民心、民意、民情和民氣都和以往大不相同。這當然不是新加坡獨有的問題,公民權利意識的覺醒、年輕人對政治的熱情及參與願望、網路社交媒體的作用等因素,幾乎是今年北非、中東諸國發生變革的共同誘因。北京心儀已久的新加坡模式也不再適應今天新加坡人民的要求了。從新加坡這次大選過程當中,可以看出民主理念與民生課題的角力,簡單的民生訴求可以轉化為對政治制衡理念的追求。新加坡《海峽時報》在政府面前如同婢女,這次大選後,該報前總編輯林廷龍終於敢說出:「我們(國家)儘管已經獨立了46年,而今年終於慶祝21歲(投票年齡)生日了。」

北京應該學習的經驗其實不是業已成為昨天黃花的新加坡模式。此時此刻,最明智的做法應該是開始嘗試為權力的和平轉移構建條件,實現執政黨與人民的雙贏。無論如何,李光耀等兩位資政的辭職雖屬情勢所迫,但畢竟不失體面,遠比本•拉登、穆巴拉克等同代政治強人以榮耀始、以恥辱終,家族財產難以保全的結局要好得多。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VOA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