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講堂】復活神州(五):太極真人

享譽世界的太極拳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標誌之一了。在全球各地的華人聚集之地,你都能看見太極拳那特有的舒緩優美的身姿,其中還不乏迷戀太極拳的老外。一般人只知太極拳的皮毛,把它視為一種強身健體的拳法。喜愛武術或者愛看武俠小說的人略知太極拳的筋骨,知道它是一種很厲害的技擊功夫。然而很少人知道太極拳的神髓,它本是中國道家武當派的一門修道之法。

在前些年武俠熱的熏陶下,中國人大都知道「北宗少林,南尊武當」。只是大家都把少林派和武當派當做是武林門派了,這是武俠文化熱造成的。實際上,少林派和武當派是修煉門派。不同的是少林派是修佛的,武當派是修道的。

大眾之所以把少林和武當視為武林門派,有一個原因是這兩派都是內外兼修的,也就是既練武,又內修。內修是依心法,修心性,在外表上只是這個人遵守宗教中的戒律,做個品德高尚的好人,而發生在修者內心深處的正邪之戰、善惡之爭在外表上是很難看出來的。然而這看似平淡無奇的內修卻是功力高低的決定性因素。所謂「練拳不煉功,到老一場空」,就是這個道理。而外練就是練拳了,那就是手、眼、身、法、步,身法與動作都是一目瞭然的。

從外在的拳法看,少林拳剛健勇猛,猶如金剛降魔,羅漢伏虎,一招一式都充滿了正大陽剛之氣,神威凜凜,勢不可擋;而武當太極拳則如行雲流水,陰陽相生,虛實相應,環環相扣,生生不息,充分體現出了「上善若水」的道家理念。其實外在的拳法與內在的心法是一體兩面,相輔相成的。只是後世只重外在的拳法,忽略了內在的心法,所以無論外表上動作如何漂亮,都難以真正發揮出少林、武當功夫的神威。否則何至於出現當今少林頂尖武僧被美國拳擊手秒殺的杯具。

拳法與心法本是一體的,佛法是傳自印度的法門,而道家則是中國土生土長的流派。少林派功夫的開山之祖是印度的達摩祖師,武當派功夫的大宗師則是張三豐真人。無論是少林功夫還是武當秘術,都在中國的歷史上留下過輝煌。少林派在大唐開國之初留下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事跡,上世紀八十年代被改編成電影《少林寺》,一度風靡大江南北,傾倒無數熱血青年。華人功夫巨星李連杰也因該片而一舉成名。

張三豐是元末明初的傳奇人物,太極拳就是他傳下來的,可以說太極與張三豐有不解之緣。

大明王朝的興起,無論是朱元璋起兵開國,還是朱棣靖難稱帝,都與道家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朱元璋在打江山的時候,身邊幾位道家高人相助,其中最著名的有周顛、鐵冠道人和劉伯溫。

就說周顛吧,表面上看起來瘋瘋癲癲,其實是一位得道高人,《明史》中就有關於他的一些神跡的記載。其中就包括朱元璋一生中最關鍵的歷史時刻——鄱陽湖大戰之前的決斷。當時陳友諒兵強馬壯,又佔據長江上游的地利,造了大量樓船戰艦,六十萬大軍浩浩蕩蕩順江而下攻打朱元璋。在常人看來,兵多將廣的陳友諒無疑贏面要大得多。朱元璋雖是英雄,然而在敵人的優勢兵力面前心裏也沒譜。他就問了跟在自己身邊的周顛,要不要出兵迎戰。周顛抬頭看了看天空,說了一句話,「天上沒有他(陳友諒)的座位」。於是朱元璋下定決心迎戰,終於在鄱陽湖一戰定乾坤。

另外朱元璋在京城幾次患病,周顛都算好了日子,遣人送藥至京城,朱元璋服藥後立即痊癒。為了報答這位得道高人的給力相助,明朝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專門派人在廬山錦繡谷的盡頭建起了一座御碑亭,亭中立起一座御碑,碑上刻著他親自撰寫的《周顛仙人傳》和《四仙詩》,用以紀念周顛仙人。

明成祖朱棣起兵靖難,同樣面對敵人的優勢兵力,他多次在艱苦的戰鬥中陷入危機,也多次仰仗道家真武大帝的神力,使他逢凶化吉。這些神跡表現在受無神論灌輸者寫的《明朝那些事兒》書中,就是兩軍交戰的關鍵時刻,戰場上驟然出現的那一陣陣讓作者抓狂的巨大怪風,讓朱棣每次得以反敗為勝。至於為何每次「怪風」都幫朱棣的忙,作者就說不清道不明瞭。可是當事者朱棣自己心裏很清楚,因為非但他身邊有高人道衍告訴他真武相助,他自己都曾經親眼目睹過真武顯真身,而且在他的永樂年間,真武大帝曾經多次顯靈。

明朝任自垣在明宣德六年所編的《敕建大岳太和山志•錄金石》第十篇卷之十三,中收錄了一篇名為「大明國朝天真靈應碑」的碑文。該碑文詳細記錄了明成祖永樂十一年,真武大帝在武當山五次顯現神跡之事。在此試舉二、三例如下

「國朝敕建武當山宮觀,命隆平侯張信、附馬都尉沐昕總其事。永樂十一年五月二十五日修理大頂銅殿,是日圓光現於澗泉之下,乘虛而升,五色燦爛,照耀山谷。光中復現真武聖像,身衣皂袍,披髮而立,下有祥雲擁護」。

「永樂十一年六月二十有一日,紫霄宮修理福地,是日宮前五色圓光顯現,見聖像坐於其中,左建皂旗飛揚掩藹,有一天將持之,右一將捧劍而立。下有白雲擁護,雲中復現龜蛇,盤旋者久矣。自是之時,厥後顯化無窮。在山官員軍民二十餘萬仰見茲瑞,莫不起敬,咸歡欣踴躍」。

「永樂十一年八月十有七日,彩繪大頂殿宇,是日黑雲擁護五色圓光,內現聖像,左右二天神侍之」;同日「大頂前光中再現聖像,身披皂袍,兩袖飄舉若風動之,前有一神捧劍導引,後一神侍從」;同日「光中三現聖像,有一神導引,後一神捧印侍從」;同日「光中四現聖像,有一神捧劍導引,後一神持皂旗侍從」;同日「光中五現聖像,坐於黑雲之上,左右有二天神侍從」。

朱元璋、朱棣父子皆是沙場上出生入死的英雄、政治上剛健有為的強人。他們為何如此尊神通道,這根本就不是後世那些別有用心的宣傳家所說的是用神仙包裝自己,而是他們在九死一生的打天下過程中,自己身邊就有得道高人的指點,而且自己親身體驗到了神的威力。朱元璋的明孝陵就是北斗七星布局,這既是明太祖虔誠通道的一個明證,也是天人合一的中華傳統文化在現實中活生生的體現。

張三豐就是當時的一位傳奇人物,也是深受朱元璋、朱棣父子信奉的得道高人。明朝初年,張三豐來到武當山,與弟子們在這裡搭了草棚修煉。九年後,張三豐得道。此時,他狀似瘋癲,衣服破舊,被人們取了個外號叫「邋遢道人」。他還經常在山岩間走動,對當地老百姓說:「武當山將來必定名揚天下。」

明太祖朱元璋仰慕張三豐,數次派使者尋訪,都沒有找到。明成祖朱棣即位後,三番五次給張三豐寫信,態度非常誠懇,只請求他下山跟自己見一面。在此試舉一例。

「皇帝敬奉書真仙張三豐先生足下:朕久仰真仙,渴思親承儀範。嘗遣使致香奉書......朕才質疏庸,然而至誠願見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致香奉書虔請」云云。

明成祖朱棣在歷史上可是一個非常有魄力,也是非常霸氣的皇帝,他親自給一介草民張三豐寫信,還說自己「才質疏庸」,可見紆尊降貴到了何種成度。可是,張三豐卻始終避而不見。

儘管得不到張三豐賞臉,一代雄主朱棣卻毫無責怪之意,反而覺得「神仙之道,惟誠可達」,因此而徵調民工數十萬人,在武當山大興土木,營建宮觀。經過十二年苦心經營,建成了三百處共三十三個宏偉的建築群,分為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廟、十二祠、十二亭、三十九橋。從湖北均縣縣城,到武當山的最高峰,建築線綿延達七十多公里,宮觀廟宇兩萬多間,當時人感嘆:「自秦皇、漢武以來,所未曾有!」竣工之後,朱棣賜名太和太岳山,又派了二十一名六品官員主持各處的廟務。

張三豐當年預言武當山將會名揚天下,事後果然應驗了。

常人追求名利,莫不以受到皇帝的召見為殊榮。但張三豐則不然,他壓根兒就不想見皇帝,修道者有自己的活法,他們不求富貴功名,只願逍遙自在過平民百姓的生活。這不是擺架子,抬高自己,而是為自己選擇一種活法,也為後世留下一段文化。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帝王被稱為「九五之尊」,這種說法源自《易經》。《易經》有八八六十四卦,每卦有六個爻,其中「九」代表陽爻,「六」代表陰爻。首卦為「乾」卦,以龍的不同狀態來比喻。乾卦六爻皆陽,其中第五爻「飛龍在天」是最好的狀態。古人認為帝王是真龍天子,所以對帝王來說,「九五」就是飛龍在天的最佳狀態,也就是帝王之位。

然而,九五是乾卦的第五爻,不是最高的,是次高的。最高的是第六爻,「上九,亢龍有悔」。亢,就是極高。最高的位置不是龍應該在的位置,因為這個位置是太極位。如果龍飛得太高,飛上太極位,那麼就會「有悔」了。

上九這個太極位應該是誰的位置呢?在中華民族的神傳文化中,那是天的位置,是神的位置,是得道的真人的位置。在修道中圓滿,達到天人合一的真人,才配處於最高的太極位。而太極真人張三豐,就是這樣一位真人。這就是為何貴為「九五之尊」的永樂大帝對太極真人張三豐如此恭敬,如此謙卑的原因之所在。

只知陰謀權術,不懂神傳文化的人,看不清真正的中國歷史。他們眼中的歷史,永遠是陰謀和暴力的延續,也永遠是一種相當偏離真相的扭曲。當一個民族普遍以這種扭曲的歷史觀來看待自己的歷史的時候,這個民族的墮落就不可避免,五千年文明的禮儀之邦也就淪為弱肉強食,爾虞我詐的現代叢林社會了。

點擊與作者交流

本文留言

作者存中劍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