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武:經濟學是最適合數學化的學科之一

這兩天,朋友們介紹張維迎教授《反思經濟學》講座最多的,是他對經濟學數學化的批判。坦率講,讓我失望。先聲明,我和維迎是多年好朋友,他是我非常敬佩的思想學者,每次跟他交流是思想大餐,受啟發很深。但,就數學在經濟學中的應用廣泛度,我們認識和看法不同。為避免年輕人受誤導,下面連寫幾貼。

一、早在春秋時期的管子,中國就有經濟思想,但直到20世紀才開始有經濟學。經濟學在西方也是19世紀後期出現。為什麼經濟學與經濟思想不同?關鍵在於是否有一套系統分析框架,既有利於對理論假設證明證偽、又便於學科知識積累與傳承的分析框架!而在目前人類知識狀態下,數學是建立這種框架的最好工具。

二、是的,現有數理經濟理論有很大侷限性,這是喜歡這些模型的人也看到的,但這恰恰說明還需努力,需要更多代人努力,不是放棄。為什麼現有數學有侷限?以前引發數學發展的主要是物理現象,當它們被用來分析人類社會有些不匹配,不奇怪。但局面在改,越來越多經濟現象包括金融危機在催化新數學。

三、經濟學是最適合數學化的學科之一。比如,下月的通脹、股市、產出、氣候、農產量等都充滿未知,這些都是概率論和隨機過程理論所研究的對象,經濟學為何不該借用?做企業的都知道,企業小時好賺錢,規模大之後利潤率會越來越低,這不是凹形產出函數嗎?做企業的希望賺最多錢,這不是最優化問題嗎?

四、大家喜歡的制度經濟學是否離得開數理經濟學?張五常那麼罵數理經濟學,如果沒有他之前數理模型對經濟學的影響,他的那些論理可能嗎?實際,國內罵數理模型最厲害的要麼沒理解透數理經濟學的精髓,要麼就是受益後連自己都不知。「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沒有數學的應用,就沒有現代經濟學。

五、可能說:科斯理論用的是簡單易懂的數學,而新經濟模型用的數學越來越抽象了,走偏了!坦率講,20世紀初經濟學中用任何數學都被排斥,那時如果不習慣數學的權威把數學統統排斥,會有後來的新制度經濟學嗎?新產權理論?誰又能預測什麼數學今後會成功?還是要心態開放,用數學與不用數學的都該尊重。

六、商業、金融如何推動數學發展?為何經濟學離不開數學?兩千年前漢朝祖先出的《九章算術》卷第七《盈不足》,問「今有人持錢之蜀,賈利十三。初返歸一萬四千,次返歸一萬三千,次返歸一萬二千,次返歸一萬一千,後返歸一萬。凡五返歸錢,本利俱盡。問本持錢及利各幾何?」今天中國經濟學超越漢朝?

七、之所以寫這些,1這些年看到國內經濟學社會科學的許多論文,基本停留於事實描述、互相重複,不入木三分,明顯是因缺乏邏輯自洽的分析框架,使研究落於空中;2希望更多年輕學生先鑽進數理經濟模型,弄懂其精華後再評論,諾貝爾獎不是傻瓜;3數理模型的確受制於人的能力,但誰知人的能力極限在哪?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