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商品價格狂瀉說明瞭什麼

昨天凌晨,由於受美國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高於預期的影響,市場避險情緒立即升溫,美元與日元的利差交易盤湧現;加上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議息後的言論,反映歐盟短期內加息無望,歐元急跌、美元急升。從而使得全球商品價格狂瀉、股市大跌及匯率市場巨大波動。

當天,國際金價下跌33.90美元,報收於每盎司1481.40美元,跌幅為2.2%,單日跌幅創自3月中旬以來的最高水平。白銀期貨價格更是下跌8%,單日跌幅創自2008年12月1日以來之最。自4月29日以來,紐約期銀價格已經下跌了25%。國際油價也未能倖免,紐約原油期貨價格下跌9.44美元,報收於每桶99.80美元,跌幅為8.6%。同時,紐約股市指數也大跌,歐元等非美元貨幣匯率也紛紛下挫。可以說,全球金融市場出現巨大震盪。

為何全球金融市場會出現如此巨大震盪?

有什麼重大事件發生?如果全球重大事件發生,那麼全球金融市場這種巨大震盪是不是意味著一場新金融危機又將爆發?如果不是這樣,這種現象又意味著什麼?

從當天的情況來看,無論是美國申領失業救濟人數高於預期,還是特里謝議息後的言論,這些都是市場所預期到的事件。儘管這些事件可能與市場的預期有差距,但也不是什麼不可預測之重大事件發生。因此,這些言論及數據不足以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如此巨大的震盪。

實際上商品價格狂瀉更在於市場預期全球金融市場的環境將發生變化。比如,美國各大金屬交易所屢次調高期銀交易的保證金要求從而減小投資者的融資槓桿,QE2將停止及全球開始出現的加息潮。當投資者發現金融市場的條件將發生巨大變化時,市場預期會隨之劇變。在全球湧流的投資資金或退出市場,或是迅速流向低風險的市場。

可以說,從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以來,無論是中國還是全球,各國新一輪的救市政策導致大量的資金湧向各種資產,從而導致近兩三年來全球資產價格出現快速飆升。只不過,中國從銀行體系湧流出來的資金流向房地產市場,而歐美發達國家湧流出來的資金流向各種資源類產品及資源類持續豐富國家的貨幣。尤其是在全球對沖基金的推波助瀾下,這些湧動的「熱錢」藉助於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把石油、黃金、白銀,以及全球各種大宗商品的價格推向了一個又一個新高。

這些資源類的商品價格之所以會如此快速飆升,就在於這些商品已經完全與實際商品屬性不同了。作為資源類的商品,無論如何緊缺,如果僅是最終消費品,其價格只會根據市場供求關係來決定,價格巨大波動的可能性不是太大;但是當前的資源類商品已經不是最終消費品了,而是金融化、期貨化或貨幣化的投資產品了。當資源類的商品作為一種投資品時,其定價基礎、價格運作方式、市場供求關係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其價格完全取決於投資者預期,而投資者預期又取決於市場的金融條件及投資者心理狀態。只要金融市場的融資條件改變(交易所的去槓桿化),市場就會認為這些資源類商品泡沫過大(巴菲特等大家都認為當前黃金白銀市場泡沫巨大),那麼只要有一點火星,這些資源類商品泡沫破滅是早晚的事情。這次資源類商品泡沫是否會擠破,目前還不十分明朗,只得靜觀其變。但是,任何投資品,吹大泡沫一定會破滅,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的事實。

那麼,這些事件對國內金融市場及經濟會有多大影響?首先,中國是目前全球大宗商品進口需求最大的國家。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有利於中國降低這些商品進口成本,也能夠減輕目前高企的通脹壓力。其次,如果該事件能夠持續,那麼它也能夠減輕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近來,美國一直在要求人民幣升值。其實,這段時間人民幣升值壓力大,最大原因是美元貶值過多。如果美元開始強勢,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自然會隨之弱化。第三,該事件對中國金融市場及經濟的影響一點都不可低估。在經濟全球化及金融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國際金融市場的震盪都會嚴重衝擊國內市場,對此政府要有準備,以降低全球系統性風險爆發對國內市場之影響。第四,最為重要的是政府要重新評估國內金融市場及金融體系的風險,重新評估國內房地產泡沫的風險,不要抱著僥倖的心理,以為吹大的房地產泡沫可自行消失。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易憲容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