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92週年 北大不復當年

今年的「五四」運動92週年紀念日,中共為了強調建黨90年,對於五四顯得格外低調。在五四運動發源地----北京大學,學者也指出,由於害怕觸到當局的雷區,多數年輕人根本不敢表達對政治的關注。

作為「五四」發源地的北京大學,曾是中國近代史上思想最為活躍的學校之一。但今年在校內,僅有一張8號要舉行的交響樂音樂會海報提到「五四」。 而「五四」精神領袖之一,北大校長蔡元培塑像,被安置在湖畔樹叢中偏僻一角。塑像前也只有一束已經枯萎的獻花。

有一名北大學生表示,北大校園內有「思想警員」監督學生,導致很多學生思想束縛。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夏業良分析,一代又一代人的犧牲,讓當前學生都收到父母「不要觸及雷區」的忠告。因此當前學生不敢表達,很少有學生還具有「六四」時將理念付諸行動的熱情,更不用説和五四相比了。

張健(時事評論員):「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社會,比如說,你看法輪功修煉者、家庭教會、異議人士,他們所展現的對國家對民族的公平正義、自由民主的,還有對自己的自身人權的捍衛和追尋,包括對自己的理想、信仰這種追求,很明顯,你要追求這種真、善、美等這些東西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會受到阻力。」

1919 年5月4號的「五四運動」,是一場發生於中國北京、以青年學生為主的學生愛國運動。而廣義的「五四運動」則是指自1915年中日簽訂《二十一條》至 1926年北伐戰爭期間,中國知識界和青年學生反思中國傳統文化,追隨「德先生」(民主)與「賽先生」 (科學),探索強國之路的思想文化運動。

不過,中共當局將「五四」定義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夏業良教授認為,當局並不承認民主、科學、自由等普世價值觀,它的宣傳和歷史並不一致。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賀衛方也認為,「五四」本來是一個伴隨白話文、西方文化等引進的「新文化運動」,但被過度演繹為政治運動。

張健(時事評論員):「用謊言編織的社會,你要想知道真相,很明顯,你就觸犯了他們的底線了。就像艾未未說的,在專制的國家裡,你要想試圖瞭解這個國家的話,那你就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如今,被當局熱情演繹成政治運動的「五四」,也因為同樣的政治原因被抹去了原有的精神。「五四運動」到今年已經92週年了。當年那些激情沸騰的場面,那些神采飛揚的人,隨著時光的流逝,和社會的變調,在時下青年的心目中,已漸行漸遠。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