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官媒記者編輯給力 中宣部換透視裝(圖)

 2011-04-13 10:0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廣東廣州,居民在搶購碘鹽(圖片:美聯社)

【看中國記者王燕編譯】據華盛頓郵報4月12日(週二)報導,在日本核輻射擴散引發中國搶鹽潮期間,經濟觀察報3月17日在其網站上發表一篇報導,題目為「廣東深圳東莞出現恐慌性搶購,碘鹽售空,日本核恐慌在擴散」。

該報副主編張宏(Zhang Hong音譯)表示,文章發表才幾分鐘,政府監察員就給他打來電話,「叫我們立即把這篇文章撤下去」。

結果張宏作了一個小小的讓步,他讓文章仍保留在網上,但是把標題的第二部分換成:「鹽務局稱碘鹽庫存充足」。

該事件只是在中國官媒編輯與政府「宣傳部隊」官員及政府監察員之間每天每小時都在發生的故事。當局希望牢牢控制中國老百姓能讀到、看到、想到的每一個層面。

通常,北京當局無休止地控制信息均是在幕後進行,但位於美國加州伯克萊(Berkeley)一個叫中國電子時報(China Digital Times)的網站開始對北京官方每週對印刷媒體的指向及導向操作進行曝光。該網站由長期從事人權活動的人士肖強(Xiao Qiang音譯)主持。

而且中國一些編輯及記者也開始「給力」。由於公眾越來越要求增加透明度,以及網際網路及微博能提供更多的自由資訊,這些記者和編輯正在測試當局的「紅線」。一些編輯和記者在接受採訪談論當局監察的實際操作時,雖然態度謹慎,但是言語坦率。他們談到了其面臨日漸增加的壓力:公眾希望瞭解真實資訊,政府監察員希望從中控制。

中國最主要的監控機關是中共中央宣傳部及國務院信息辦公室。此外還有很多五花八門的監察機構。

一些受訪的編輯和記者表示,他們沒有親眼見到特別的指示,但是中國電子時報上描述的(報導)綱要與他們接到的(口頭)傳達非常接近。

那些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的清單打開了一個窗口,讓人們看到中共及其政府是如何嚴密注視著哪怕是最常規的新聞報導內容,以及他們如何在影響中國老百姓的輿論。

譬如,上個月日本發生超級地震,當時正值中共召開「兩會」,中國的新聞媒體接到的指示是要突出日本災情及中國救援隊在其中的作用,同時不能忽略兩會。 

3月13日的指示是:「我們必須全面宣傳我們國家派出的救援隊的救援工作。我們必須嚴密追蹤中國國民及華僑在日本的情況。」該指示還說:「不要隨意批評或擁護日本政府的行動,不要在抗震和援救行動方面與我們國家作任何對比。」

3月3日的指示是:「所有媒體不得炒作解放軍加薪的新聞。」

在中國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因貪污落馬一案中,3月4日中宣部發出指示:「所有媒體不得炒作劉志軍有18位情婦的新聞。」(其中有些媒體已經在接到命令前報導了該新聞)

一些在北京和上海的編輯記者表示,最近的自審指示看上去較過往更為具體,這反映了統治高層非常緊張席捲北非和中東的(反政府)浪潮會登陸中國。

另一名北京一家報紙的資深編輯對此表示贊同。他說:「與去年相比,總體而言,今年非常緊張」,「部分原因是國際環境,而且明年對中國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年份」,「明年中國將更換領導層,胡錦濤及溫家寶都將讓位」。該名編輯要求匿名並不要提及該報名稱。 

絕大多數記者表示,他們從未親眼見到這些監察官員下達的書面指示。他們通常只下達給報紙或電視臺的頂層編輯,其餘員工只是接受口頭傳達。

對於報紙,頂層的編輯經常被叫到宣傳辦公室開會,他們在那裡接受最新指示。如果不能參加會議,則由一名宣傳官員打電話傳達。

對於網站,由於其運作的步調更快,監察官員更傾向於使用中國的即時信息系統RTX。一些編輯稱,他們可能只是接到一個簡單的電子郵件給與最新指示。

不論是報紙還是網站,一名編輯表示,他們接到的消息最後通常都是「請予以刪除」的要求。

一些編輯認為他們的工作就像走鋼絲,一方面是公眾對真實資訊的飢渴和競爭性的新聞市場,另一方面是咄咄逼人的監察官員,他們希望控制新聞的流動。

(譯文有刪節,點擊看原文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