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加息暴露兩大致命風險

絕大多的人似乎都在力挺央行加息,理由主要是資產價格和商品價格上漲,負利率導致居民存款大幅度貶值。正是這種理由之下,我們的央行選擇了再次加息。

中國人民銀行週二晚間宣布,自2011年4月6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上調0.25個百分點。

實際上,央行再度加息最明顯的風險在於,當日美諸強國,尚未選擇加息的抉擇,我們走得太快而且太遠了,他們之所以沒有選擇加息,主要原因在於,他們認為最大的風險還是在於實體經濟比較虛弱,而且系統性風險很大。至於量化寬鬆的印錢政策,正是通過越來越大的利差輸入我國。加息毫無疑問是加速國際資本進入,行政干預根本沒有多大的效應,因為資本為了利潤,可以採取千百變體滲透我們的經濟內。更何況,由於匯率的變化,人民幣對於美元升值幅度已經非常的大,資本還在預期人民幣升值。美元最近又在75美元附近筑底,價格方向可能逆轉,這明顯對於選擇持續加息的貨幣政策,帶來了價格型的重估風險。現在澳元已經超過了美元了這不是一個信號嗎?

第二個明顯的風險在於,存款準備金處於歷史高位,加息又增加了資本的使用成本,大量的信貸資本被國企壟斷,繼續造成國內中小企業失血,融資成本難度加大,而且民間借貸利率已經變成無以復加的高利貸:有媒體報導說,月息4分已是底限,6分是正常要價,高者達到月息1毛5(年利率180%),竄高的數字不停地刷新民間借貸利率的峰值。誰會借貸高利貸度日呢,國企是不會的。只有民企和中小企業會如此這般冒險。

這些高利貸資本從何而來,直接來源於游資,實質上來自於銀行信貸。由於實際利差缺口很大,有本事貸出來的資本,就有了變成高利貸的機會了。2008年很多開發商挺不住,都被這些資本吸血吸乾了,實體企業就更不用提了,借了高利貸等於晚死幾天。

這兩大風險已經暴露,企圖通過加息增加資本的使用價格或者提高準備金來遏制流動性,實質上是不起效應的,反而扼殺很多真實的需求。而由於國內外利差較大和信貸與高利貸利差較大,超額貨幣供給還會持續,只不過這些貨幣供給被各種身份強勢者攫走了。不但沒有收緊貨幣供應,反而在這樣的暗流下增加了貨幣供給。信貸流動性的地上河水位越低,對於中小民企越不利,信貸流動性的地下河越深,對於超額貨幣供給獲益者和特權者越有利。當前的加息和上調準備金,是把實業經濟往死裡整,把資產市場往死裡吹。貨幣政策和信貸政策出現了詭異的背離,財富在這種詭異中,重新配置。

可悲的是,很多人直到現在還在認為,加息和上調準備金能夠幫他們儲蓄保值,能夠房價崩潰,能夠給經濟降溫減少系統性的風險。實質上,這些招數是招招將實體經濟往死裡整,步步將資本市場往死裡吹。我們成了美日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的泄洪池,這給中國經濟埋下了巨大隱形炸彈。

我們早就指出,不要妄想升值來解決「通脹」,對於中國製造的命運來說,所謂「通脹」還是次要的;不要妄想人民幣升值了,就沒有貿易戰了,我們早就指出,所謂貿易戰是幌子,真正的意圖在於匯率戰。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這一年多來,有多少剛愎自用的人在那裡誇誇其談,但是,他們解決了真實的物價上漲了嗎?老百姓的生活成本是日漸上升的,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2006-2008年的失誤還在重演,現在的物價正是那個時候奠定的。為什麼將近20次的上調準備金和加息,沒有將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和居住成本降下來,原因到底何在?相信民眾已經看透了那些誇誇其談禍國殃民的書生們和官僚們的真實用意了,大肆誤導央行作出詭異的決策,誤導民眾對於經濟形勢預期。一場債務危機,或許是這種錯誤行為的最終代價,但是,這樣的代價最終還是讓百姓埋單,從當前的價格詭異變動來看,這次債務鏈條的危機,正在悄然醞釀——有地方政府盲目擴張的危機,有高利貸資本趁火打劫的危機,也有大量企業被匯率戰搞垮的危機……經濟大勢的過剩週期還沒過去,我們又將迎來債務膨脹而衰的時代。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朱大鳴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