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存在濫建水電站和未審批先截流現象
雲南盈江地震發生後,有中國地質學者呼籲,在中國西部大江大河上修建水電工程一定要慎重,以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不過,有香港媒體日前報導,長江上游的金沙江仍存在未審批先截流,濫建水電站的現象。
香港《明報》星期四的報導說,長江上游的金沙江仍存在濫建水電站和未審批先截流的現象。為減少對環境影響,中國政府規定,中型以上水電站之間的距離至少要有100公里,而金沙江沿岸的各地政府為了自身利益,違規建水電站,特別是在兩省之間的水段更難協調,有的水電站相距僅50公里。報導說,目前金沙江生態系統非常脆弱,電站建設將導致更多山體滑坡危險,而至少有8個電站都處在地震斷裂帶,增加了電站本身的危險。
旅居美國的作家鄭義一直關注中國環境問題。他對金沙江濫建水電站的現象評論說:
「講到西南地區建水庫,建大型的、中型的、小型的發電站,現在已經成了一種瘋狂。各層官吏,官商勾結他們得到了利益,而損害最大的是中國的環境。你想如果把一條河隔幾十公里就一個水壩,那個河流的自然屬性已經完全沒有了,完全變成了他們叫做‘梯級水壩’、‘梯級發電站’。這條河流已經不是一條自然的河流了。那麼對於環境的污染是非常深重的。」
北京的《第一財經日報》日前刊登了中國地質與環境學者範曉的呼籲信,建議中國汲取雲南盈江和日本地震的教訓,加強大型工程的規劃、建設及災害管理。範曉建議,對於中國西部大江大河上擬建而未批未建的大型水電工程,應暫行擱置,進行更為全面細緻的地質、生態、社會等環境影響的科學評估與論證;對未批先建的大型水電工程,應堅決停工,完成和完善相應的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以及行政審批等程序;對已批在建或已建成的大型水電工程,應認真總結汶川大地震等重大災害的經驗教訓,按國家有關法規要求,完善地震、地質災害的監測預警系統,對其影響區域的設防標準、設防現狀進行核查。
德國多德蒙特大學國土規劃專業博士王維洛認為,中國政府非常清楚一些水電站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和災害,但在利益驅動下,環境評估等程序都是走過場:
「中國第一次做環境評估報告,就是三峽工程。三峽工程是所有環境評估報告的樣板。三峽評估報告它真的是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做的正式的試擬一樣的。政治家要你說什麼,他們說什麼。真的是組織評估報告的顧問侯學煜先生,他是解決反對的,他就是說弊大於利。組長他也是堅持說弊大於利。但是到了最後的時候就成了利大於弊了。在三峽做最後評估的時候,把它的經濟利益,發電效益全部都拉進來做為它生態環境的影響一樣,它就來一個大混亂,大混淆。所以現在既然三峽可以做到利大於弊的話,我想中國沒有任何一個工程是弊大於利的。因為三峽的弊是很清楚在那裡。」
報導說,地質學者範曉建議中國徹底摒棄追求水能開發利益最大化的全江全流域梯級水電開發模式。按照法律法規,對中國西部尤其是青藏高原的天然河流採取特殊保護政策,對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環境功能、景觀功能的河段及流域,劃定保護區,禁止興建大型工程以及進行其他有損環境的開發活動。
王維洛表示,中國工程界有「金橋銀路鑽石壩」的說法,即修水壩可以獲得鑽石級別的利潤,而在中國的現行體制下,利益集團與各級官員勾結,想在什麼地方建水電站修壩都可以,這是非常可怕的事。
- 關鍵字搜索:
-
金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