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根據古典詩詞和流行歌曲改編的一些另類童謠,也有人稱之為「灰色童謠」在校園裡悄然流行起來。這一現象背後折射的是怎樣的社會現實,如何讓「灰色童謠」遠離校園?
類似「床前明月光,李白打開窗。看見X光,全家死光光」,還有「書包最重的人是我,作業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的人是我,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最辛苦的人是我,是我是我,還是我……」等等一些根據古典詩詞及流行歌曲改編的「灰色童謠」,這些年來在原本純淨的校園裡似乎有悄然流行之勢。
一位五年級小學生對記者說:「在我們學校裡很多人都會唱這些。」一些家長對孩子們小小年紀就吟唱這樣一些不著邊際,或意境消極沈重的所謂「童謠」表示憂心忡忡。
家長:最擔心的就是這些東西會影響到小朋友對這個世界的正確認識,產生消極情緒,影響他們的學習甚至人生觀,不利他們成長。
但也有教育專家指出:目前真正帶有暴力或黃色、惡搞傾向的「灰色童謠」在校園童謠中所佔的比例並不多,絕非主流。很多改編的「童謠」之所以能在校園流行,因為它反映了孩子們的真實壓力,能引起孩子們的共鳴。
梅江區鴻都小學校長賴艷紅:它反映了孩子們真實的一種社會壓力。它的歌詞改得非常切合他們的實際。「起得最早的是他,回得最晚的是他。不懂他的人是老師,不懂他的人是媽媽。」因為他們得不到正常的溝通,所以那種改編過的東西很能表達他們的心聲。所以我覺得作為社會、學校、家長,最主要的一點我們要注意:「孩子們的世界就跟一片土地一樣,如果我們不在上面種莊稼,那麼荒草就生長起來了。」
賴校長認為,減少「灰色童謠」的入侵,一方面作家詩人要多創造具有時代特色、適合孩子們年齡特點的兒歌、童謠作品,最重要的還是社會、學校、家庭都來營造和諧寬鬆的氛圍,提供豐富多彩的有益活動讓孩子們參與,減輕孩子的精神壓力和對立情緒,讓孩子們健康成長。
賴艷紅:我們在校園內多播放經典的古詩詞、詩文去滋潤孩子們的心靈,多提供一些優秀的童謠給他們誦讀,然後我們的中小學生多開展一些童謠比賽,把優秀的作品拿來傳誦傳唱,這也是一個豐富孩子們心靈的途徑。久而久之,他們對這些耳濡目染的話,他們的價值取向、文化取向自然而然就會有善惡之分,他對童謠就分得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壞的。
還有,我覺得社會、學校、家庭也好,還是要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給孩子們參與,營造比較寬鬆和諧的環境、家庭的氛圍,營造一種良好的師生關係。讓他們的心聲能夠通過正常的途徑表達、訴說,那麼他們就不至於有很壓抑,跟老師、家長對立,自然而然就不會通過那些童謠來傳遞自己的那些叛逆、反抗、對社會的不滿的現象。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