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滯脹」難免

如果我們還把眼睛盯在國內,那我們可能再次陷入被動。種種跡象表明,美國金融危機之後的另一場深刻的危機正在加速釀造,這是我們長期以來擔心,而現在看已經很近了。

這場危機的名字應對叫「全球性滯脹」,一旦發生,醫治艱難。尤其是財政赤字已至空前規模,甚至已經失去進一步擴大財政支出能力的發達經濟體,面對「滯脹」勢必一籌莫展。

我先告訴大家我今天看到了什麼?首先是,美國財政部週四公布報告稱,2月份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增加至2225億美元,創下有史以來的月度最高記錄,同時也是美國政府連續第29個月面臨赤字。這意味著,美國為了支撐經濟運行,支撐政府開支,必須大量發行國債。但市場已經很難配合。

第一,全球最大的債券基金——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已將包括國債和機構債在內的美國政府相關債券持有量削減至零。在此之前,美國政府債券市場已開始大幅下挫。

被稱為「債券之王」的比爾•格羅斯在3月份的投資展望中表示,QE2啟動以來,70%的美國國債發行量都是由美聯儲購買的。與此同時,剩下的30%美國國債則由海外投資者購買,包括中國、日本以及其他一些「盈餘國家」。

第二,美國國債對外國政府而言是不是還有足夠的吸引力?來自中國海關統計顯示,今年1至2月份,中國累計貿易逆差為8.9億美元。而今年2月份,中國出現73億美元的貿易逆差。

這至少說明,中國繼續增持美國債券的能力已經十分有限了。這一態勢所導致的結果會是什麼?最先是:美國債券收益率大幅上漲;緊接著:美國低利率政策受到嚴重挑戰;再之後:在美國債券失去吸引力的前提下,資金會追逐石油等商品,致使其價格大幅上漲;最後是:美國加息,經濟復甦勢頭夭折。

那又怎樣?事實證明,加息週期不會增加債券吸引力,而如果美國加息不能引發資金回流美國債券,那商品價格還會剛性上漲。這就是「滯脹」──金融危機之後的又一次全球性危機。

就算美國為了「保增長」而拒絕加息,那也沒用。因為,商品價格的飛漲,同樣會使美國投資、消費大跌,經濟一蹶不振;就算美國為了「保增長」而加大財政開支,也沒可能。因為,美國財赤已達空前規模,再加大同樣會導致「主權債務危機」,現存的國際貨幣體系恐怕會因此而解體。何況,美國債券已經失去了足夠的吸引力。

所以我的結論是:「滯脹」難免。

其次是,美國的境遇同樣會發生在歐洲。3月10日的報導稱:穆迪公司宣布,將西班牙政府債券的評級從Aa1降至Aa2,並將Aa2評級的前景定為負面。

這則新聞意味著,受「主權債務危機」限制,歐洲早已基本失去了財政能力。一旦「物價飛漲」,歐洲再為此加息,那「經濟停滯」則屬必然。如果,歐洲不加息也不減息,那飛漲的物價同樣使其經濟「自由落體」。

看清了嗎?全都是「兩頭堵」,左不是右也不是。

結論同樣是:滯脹難免。

如果歐美發生「滯脹」,其它國家可以倖免於難?我看不到這樣的可能性。現在就看油價了,只要調整結束後是上漲,那危機近在咫尺。很遺憾,3月11日凌晨美聯社報導稱:沙特警察在該國東部地區向抗議者開槍。

這則消息使得本已大幅回調的原油期貨價格挽回了早間的大部分跌幅。美國大型投資機構的重量級專家紛紛表示:作為OPEC最重要的成員,如果沙特發生的事件擴大,你就會看到油價大幅攀升,進而造成市場上的某種恐懼和慌亂。

其實,美國的經濟狀況並不像中國人想像的那麼好。美國勞工部發布的上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報告顯示,上週的人數環比增長2.6萬至39.7萬,後者高於市場預期。

中國會怎樣?第一,隨著歐美需求大減,中國出口不妙,儘管2月份有些特殊原因,但在我看已經露出苗頭;第二,如果沒有強勁的內需拉動,那中國經濟將經歷空前的艱難;第三,在成本的推動下,價格同樣會出現相當幅度的上漲。

怎麼辦?讀一下我此前發表的看法。總而言之:保內需、扛通脹。至於央行為什麼在此時突然加大央票發行量,在我看,是測試市場流動性的大小,而區區680億的發行便拉高利率16個基點,說明市場流動性並不充裕,還要加息嗎?也許,但在人民幣已經被高估的情況下,進一步加息將至中國經濟於萬劫不復。我希望,央行已經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鈕文新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