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哪有什麼國有資產
「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了,「菩提本非樹」,世間本來就沒有什麼國有資產,談什麼國有資產流失呢?
要知道,資源名義上可以國有,但因為交易費用的緣故,不可能讓每個人都行使所有權的。首鋼是國有企業了,名義上它屬於13億中國人,但我們能夠讓 13億人都來行使所有權嗎?不能的,因為那樣的話費用會高的得不償失。13億人擁有所有權等於人人都沒有所有權。無主的資產租值要消散,於是國有資產就不能不委託給政府職能部門和董事長總經理們來經營管理。
以經濟學的視角看事物,重要的可不是什麼名義上的所有權,而是實際的使用權、收益權和轉讓權。什麼國有企業,本質上乃是官有企業。倒不是說這些企業百分之百地歸屬於政府職能部門的官員和董事長總經理們了,但主要地歸於他們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吧。產權不是抽象的東西,乃是權利束在人群中的某種配置,而且這種配置常常是非對稱分布的。
我們常常被名義所迷惑了。其實名義的東西沒有那樣重要。你說我老婆是你的老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她陪我睡覺,給我生孩子,她事實上就是我的老婆。不要被國有企業的名義所迷惑,關鍵要看她在陪誰睡覺,給誰生孩子;或者,陪誰睡得多,為誰生的孩子多。
嚴格講來,國有企業只是在計畫經濟體制下才是比較名副其實地存在著。在計畫經濟體制下,沒有經濟自由,一切按計畫行事,個人不能擁有生產資料,連消費品也要憑票供給。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普通意義上的國有資產才是可能比較名副其實地存在。一旦經濟開始了自由化改革,國有資產的產權性質就發生了變化,就向著私人產權的方向走了去,向著官有的方向走了去。
我們不要以為改革開放深入到今天才開始產權改革,要知道,整個經濟自由化的過程就是產權改革的過程——全部的經濟改革,歸根結底體現在,也一定體現在產權的變革上。我們總講什麼國有資產流失,但我們沒有搞清楚國有資產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流失的。我們以為只是在現在開始產權改革的時候才存在國有資產流失。這是極端膚淺的看法。
如果市場條件下真有什麼國有資產的話,它能不流失嗎?一定要流失的。國有經濟裡都是一些形形色色的代理人,國有經濟的一切交易無可避免地帶有自定價格交易的成分。除非是回到計畫經濟體制之下,不給當事人經濟自由,否則國有資產注定是要流失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反覆強調國有企業的治理模式要回到計畫體制下去:企業不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按計畫生產,沒有自主經營權,政企也不分離。自然,多數處於競爭領域的國有企業是要進行公司化改造的,但公司化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國有股從經濟中退出來,而斷不是別的。
是巴澤爾的發現,任何的私產在邊際上都具有公產的性質。反過來更是確定無疑,任何有價值的資源都不可能是真正意義上的公有。不要相信公有制的寓言。就我等老百姓來講,國有資產不流失,它跟我等有什麼關係嗎?沒有。國有資產流失呢,它跟我等還是沒有關係。說不定別人拿了去經營好了,多交一點稅,多吸納一點就業,倒不失為一件萬幸的事情呢!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關鍵字搜索:
-
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