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一遇」旱情成腐敗由頭?

兔年春節期間,山東受旱麥田超過了3000萬畝,而隨著立春後蒸發量加大,到2月底再不下雨,全省氣象乾旱將達到200年一遇,部分地區將達到500年一遇。今天上午,山東啟動抗旱二級響應。(人民網)

看了山東受旱災的新聞,說實話,筆者是既同情又關注,希望在相關部門的幫助下,使抗旱取得成效,讓旱區人民走出困境。但是,當筆者看到「全省氣象乾旱將達到200年一遇,部分地區將達到500年一遇」這樣的表述後,筆者的疑問在心中不斷膨脹,不禁要問,山東200年前或500年前真的發生過這樣嚴重的旱災嗎?如果真發生了,那麼,山東的「抗旱二級響應」能解決得了問題嗎?

那麼,山東歷史上究竟有沒有發生過「200年一遇」或「500年一遇」的旱災呢?這一點雖然新聞中沒有說,筆者也沒查到相關的資料。但是,筆者覺得,200年前(即大清朝)、500年前(即大明朝),黃河是沒有中斷過的,也不會斷流,因為,古人曾將黃河斷流乾枯是作為「愛情的象徵」。有首名為《菩薩蠻》的古詞這樣寫道:「枕前發盡千般願: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白日參辰現,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從這首古詞中大家可以看出,詞中所說的現象,在自然中是不可能出現的。換句話說,現在出現了這些與自然不相符的反常的現象,說明瞭什麼?不就說明瞭當地政府在興修水利上的不作為嗎?可以這樣說,年年水利興修,年年都修不好,這裡面不僅僅只是政府不作為,更重要的是存在腐敗。事實上,當前的水利興修已成了地方政府或相關部門的「搖錢樹」。一些地方政府或部門借水利興修之名,行套取水利興修資金之實。才會出現水利工程年年修,「200年或500年一遇」的旱災照樣發生的怪事。

同樣,從「山東省啟動的抗旱二級響應。投入近8億元的抗旱資金,修復新打3萬多眼機井,新建2萬多個中小型水源工程」的表述中,也不難看出,興修水利的「油水」還是很豐厚的。所以,筆者建議,山東省應當查一查,「修復新打3萬多眼機井,新建2萬多個中小型水源工程」的計畫,是否存在「水分」?是否有套取水利興修資金的想法?試想,山東省年年都在興修水利,為何還有那麼多的「機井」要打?那麼多的 「中小型水源工程」要完成?如果加上過去年年打的「機井」和「中小型水源工程」,山東省現又有多少「機井」和「中水型水源工程」了呢?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想,如果山東省不嚴查這8億元資金的用處,加強管理,那麼,層層下拔層層扣克後,真正用到水利興修上的也就所剩無幾了,到頭來一樣也會遇上200年一遇、500年一遇,甚至1000年一遇的乾旱了。
 

本文留言

作者金世遺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