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200年一遇”旱情成腐败由头?

 2011-02-10 13:28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6

兔年春节期间,山东受旱麦田超过了3000万亩,而随着立春后蒸发量加大,到2月底再不下雨,全省气象干旱将达到200年一遇,部分地区将达到500年一遇。今天上午,山东启动抗旱二级响应。(人民网)

看了山东受旱灾的新闻,说实话,笔者是既同情又关注,希望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使抗旱取得成效,让旱区人民走出困境。但是,当笔者看到“全省气象干旱将达到200年一遇,部分地区将达到500年一遇”这样的表述后,笔者的疑问在心中不断膨胀,不禁要问,山东200年前或500年前真的发生过这样严重的旱灾吗?如果真发生了,那么,山东的“抗旱二级响应”能解决得了问题吗?

那么,山东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发生过“200年一遇”或“500年一遇”的旱灾呢?这一点虽然新闻中没有说,笔者也没查到相关的资料。但是,笔者觉得,200年前(即大清朝)、500年前(即大明朝),黄河是没有中断过的,也不会断流,因为,古人曾将黄河断流干枯是作为“爱情的象征”。有首名为《菩萨蛮》的古词这样写道:“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从这首古词中大家可以看出,词中所说的现象,在自然中是不可能出现的。换句话说,现在出现了这些与自然不相符的反常的现象,说明了什么?不就说明了当地政府在兴修水利上的不作为吗?可以这样说,年年水利兴修,年年都修不好,这里面不仅仅只是政府不作为,更重要的是存在腐败。事实上,当前的水利兴修已成了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的“摇钱树”。一些地方政府或部门借水利兴修之名,行套取水利兴修资金之实。才会出现水利工程年年修,“200年或500年一遇”的旱灾照样发生的怪事。

同样,从“山东省启动的抗旱二级响应。投入近8亿元的抗旱资金,修复新打3万多眼机井,新建2万多个中小型水源工程”的表述中,也不难看出,兴修水利的“油水”还是很丰厚的。所以,笔者建议,山东省应当查一查,“修复新打3万多眼机井,新建2万多个中小型水源工程”的计划,是否存在“水分”?是否有套取水利兴修资金的想法?试想,山东省年年都在兴修水利,为何还有那么多的“机井”要打?那么多的 “中小型水源工程”要完成?如果加上过去年年打的“机井”和“中小型水源工程”,山东省现又有多少“机井”和“中水型水源工程”了呢?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想,如果山东省不严查这8亿元资金的用处,加强管理,那么,层层下拔层层扣克后,真正用到水利兴修上的也就所剩无几了,到头来一样也会遇上200年一遇、500年一遇,甚至1000年一遇的干旱了。
 

来源:个人博客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