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作為母校的中學生代表,前往美國俄亥俄州的愛迪生學校交流訪問。這次不平凡的經歷,使我有幸結識了一位美國「媽媽」——可親可敬的瑪爾蘭女士。
校方安排我入住當地的一個5口之家,我的臨時「媽媽」 瑪爾蘭女士是一位親切週到的全職太太,我的臨時「爸爸」則是一位慈祥而幹練的律師。
一走進這個美國家庭,我就被親情融化了,「家人」用熱情的美國式擁抱歡迎了我。在他們的引導下,我開始熟悉我的美國之「家」。這是一棟兩層樓房,我的房間在二層,「媽媽」精心為我新購置了床、沙發、檯燈以及梳洗用品。房子四周的鮮花在綠草和白雲藍天的映襯下,格外地嬌艷欲滴。放眼望去,橫亙的悠悠綠色草地扑向無涯的遠方,蜿蜒的公路直指湛藍的天際。「媽媽」說:「Debbie(我的英文名),我為你設計了觀光路線圖,課餘時我會帶你遊覽,來到塔爾薩,不看看這裡的風光你會遺憾的。」孤身在外的我頓時感受到一種溫馨和快樂。
「媽媽」在餐飲方面也對我格外關照,閒聊中她問我喜歡吃什麼食物,我說喜歡吃魚和葡萄。
美國沒有中國的葡萄,只有大提子,「媽媽」認為愛吃中國葡萄就一定愛吃美國提子,所以每日三餐必定有提子,就連中午帶到學校吃的午餐沙拉都會出現提子。開始時我還吃得帶勁兒,而且我怕浪費,帶多少就吃多少。沒想到「媽媽」誤認為我的胃很有戰鬥力,怕我不夠吃,就越帶越多,早晚餐裝提子的盤子也越換越大。我怕拂了「媽媽」的好意,就努力地吃。到後來實在吃不了,終於下決心和「媽媽」實話實說,可她沒有一絲不悅,緊接著就問我還喜歡吃其它什麼水果。哇!我可愛的美國「媽媽」呀,下次我可再也不敢「胡言亂語」了。
後來我才知道,魚在當地是量少價高的「奢侈品」,飯館一般進貨有限,需提前訂餐。所以「媽媽」每天都在蒐集當地有魚的菜館和飯店的信息,然後再打電話定位。凡週末和節假日,她一家定會帶我外出就餐吃魚。就餐時「媽媽」時常關注著我,我吃得多的菜,下次餐桌上是一定會再次出現的。看到我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媽媽」就會露出滿意的微笑。
在塔爾薩的日子,「媽媽」開車送我上學,接我下學;為我做飯,帶我就餐,領我看電影,陪我逛商場。每次買到東西,「媽媽」總是搶著提,我執意不肯,她就風趣地說,你太瘦了,等你長到我這樣胖的時候再提吧。每當這時,我的心都是暖暖的。
離別的日子到了,我和朝夕相處多時的美國「家人」話別。「媽媽」把我緊緊地摟在懷裡,久久地不願分開。在「媽媽」溫暖的懷抱中,想到她無微不至的照顧,想到她為我付出的辛勞,我再也忍不住,眼淚湧上了眼眶。
在「媽媽」「一路平安」的祝福聲中,我坐上了開往機場的轎車。車,在公路上飛快地疾馳,漸行漸遠。塔爾薩的美國「媽媽」啊,一個中國女孩將永遠把你珍藏在心中!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留學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