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一群公費生讓蘇州給共軍淪陷了

 2011-01-14 21:1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4
    小字

日前整理相簿,偶然發現一張業已發黃的黑白舊照,背景是蘇州名勝「拙政園」的大門,照片背面註明「民國三十八年元月攝於蘇州」,這張舊照片引起我內心久久不能平息的激動。民國三十六年家鄉淪陷,我們一群年輕的大孩子隨著校長和老師向政府掌握的地區流亡,為那個動亂的時代創下一個前所未見,希望未來也不會再有的名詞: 「流亡學生」。

其實「流亡學生」這個奇特的身份也沒有維持多久,由於戰火不斷蔓延,政府已經沒有力量照顧這些各地蝟集而來的「流亡學生」,結果我們成了自生自滅的人海孤雛,大家星流雲散,那情景是十分淒慘的。說起來我是其中比較幸運的,我有一位遠房表叔在蘇州「吳縣田糧處」擔任科長,不知道如何鬼使神差遇見了我,而且發好心收留了我,在田糧處擔任一名小小的收發,就這樣免除了我流落街頭的悲慘下場。那年我剛滿十八歲。

當時戰火還沒有燒過長江天險,蘇州依舊是平靜如昔,蘇州人的生活依舊是優閑如昔。有一天,田糧處一位同事好心帶著我去遊覽名勝景點「拙政園」。

「拙政園」裡亭臺樓閣、水榭涼棚、花木扶疏、曲逕通幽、美景非常。但是給我印象深刻的,是生活在如此優美環境裡的人。

當時的「拙政園」是「國立社會教育學院」的校址,這些年輕的大學生在這樣的人間仙境裡讀書,真是幾生修來的福氣,而且「社會教育學院」的學生一律是公費,由政府負擔學生一切學習與生活上所需,他們可以說是天之驕子。

當我經過一處荷池,池心有一座涼亭,傳出陣陣悠揚的琴聲,原來那是音樂系學生專屬的琴房。雖然當時是殘冬季節,但是仍然讓人聯想到盛夏午後,荷葉田田,荷香陣陣,琴房裡陣陣琴聲,那該是多麼令人神往的情景。我佇足池邊,坐在太湖石上,一時情緒沸騰流下了眼淚。和我同來的是一位年紀較長的同事,他沒有笑我,也沒有勸我,只是緩緩地告訴我:「生不逢時,戰火連年,要不然你也正是讀書求學的年齡。如今國破家亡,能夠苟全性命於亂世,已經是不容易了,你就不必羨慕那些學生是如此幸運。但願世局能夠早日平靜下來,你還可以回到家鄉繼續讀書。」他深深地嘆口氣,繼續說了幾句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的話。他說:「人的一生只有做學生讀書求學時期是最幸福的,所以要好好掌握,不要輕易虛擲,一旦失去,再想追求,那就難了!」

我望著「拙政園」裡來來往往的學生,除了羨慕他們,還在內心發誓:「如果以後我還有機會求學,我一定發憤努力,認真讀書!」誰知道往後的日子,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就如同我那位同事說的「一旦失去,再想追求,那就難了!」

民國三十八年春節過去不久,戰火已經逼近長江,但是距離蘇州還算遙遠。誰也不曾料到,就在這時候,「國立社會教育學院」的學生成群結隊走上街示威遊行,他們喊的口號是「反內戰、反飢餓、反迫害」。這群享受公費,生活優哉游哉的學生放著書不念,成天在街上進行反政府的群眾運動,破壞了蘇州的平靜和安定,人心開始不安,市面開始失序,當地的「吳縣縣政府」根本沒有處理學生運動的經驗,一時束手無策,後來野火燎原,京滬一帶互相串連,等到中共軍隊從江陰渡江之後,局勢不堪收拾,短時間之內就淪落到共產黨手裡。據後來逃出來的人轉述:當初那些走上街頭的學生,從此失去了讀書的機會,大部分被迫「參軍」,有不少做了「抗美援朝」炮火下的孤魂!

蘇州動亂之初,我回到南京,報考孫立人將軍設在南京的「新軍幹部招收處」,幸運地來到臺灣,雖然我沒有能夠再享受做學生的幸福,但是我獲得了終身不忘的經驗:戰爭是可怕的,做為亂世的人是可悲的。做學生是幸福的,要好好珍惜,一旦失去了讀書的機會,再回頭已是百年身了。
 
陳年舊事除供個人回味之外,如果能夠讓年輕的一代有一點參考價值,那就格外有意義了。

来源:中國泛藍聯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