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關羽斬華雄為何要溫酒?(組圖)

 2011-01-04 23: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5
    小字


鸚鵡螺杯(來源:南京博物館)


荷葉杯派生的蓮花杯(來源:山東省博物館)


青銅溫酒爐杯(來源:湖北省博物館)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假托皇帝詔書,召集天下英雄圍攻董卓。兵臨城下,卻被對方手下大將華雄連斬三員大將。正當大家愁眉不展之時,一名馬弓手主動請纓。上陣之前,曹操特為他熱了一杯‘壯膽酒’,此人卻說:‘酒且斟下,某去便來。’不一會兒,這人就提了華雄的頭凱旋歸來,舉杯飲酒時,酒,還是溫熱的。

這名馬弓手,名叫關羽;這個故事,史稱‘溫酒斬華雄’。《三國演義》與酒有關的故事,還有‘煮酒論英雄’。但凡三國人物喝酒時,都要‘煮酒’或‘溫酒’,即使在兩軍對壘的危急時刻,曹操敬關羽的‘壯膽酒’,也都是熱的。這其中有什麼奧妙嗎?

原來,在中國古代,人們喜歡喝溫酒。溫酒不傷脾胃,能夠起到保健作用。同時,經過溫熱的酒,喝起來更加綿甜可口,可以讓人體會到‘溫酒澆枯腸,戢戢生小詩’的意境。此外,溫酒還有加熱滅菌的功能。

因為常常要溫酒,便有了專門用來溫酒的溫酒器。關於溫酒器的記載,早在商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漢代,人們把這種溫酒器叫‘樽’,直到唐代,李白仍在他的詩中吟詠:‘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由於氣候原因,三國時期南北方的飲酒習慣略有不同。

南方人用一種極為雅緻有趣的酒杯喝酒。據唐人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記載,三國曹魏時代,鄭公愨及其幕僚們發明瞭一種碧筒飲。所謂碧筒飲,就是採摘剛剛冒出水面的新鮮荷葉盛酒,再將葉心捅破,使莖葉相通,然後從莖管中吸酒。酒香夾裹著蓮香,實在是香冷美妙的天然飲品。

受碧筒飲的影響,唐宋的能工巧匠,用金、銀、玉、瓷、琥珀等質材,模仿荷葉的形狀,製作成各種各樣的酒杯,世稱‘荷葉杯’。

魏晉不愧為‘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除了充滿想像力的碧筒飲,更有巧奪天工的鸚鵡螺杯。現藏南京博物館的鸚鵡螺杯,高10.2厘米,寬13.3厘米,敞口外撇,純粹依照鸚鵡螺殼的自然形態製成。看上去,彷彿一隻栩栩如生的鸚鵡,轉過頭來梳理自己的羽毛,又像是把頭插入翅中酣然睡去的鳥兒。

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鸚鵡螺杯。鸚鵡螺產自印度尼西亞的深海和中國的南方海域,它外形美麗,數量稀少,是極其珍貴的物種,迄今已有上億年的生存歷史,有‘活化石’之稱。

更令人驚異的是,這隻鸚鵡螺杯不僅美麗非凡,還有藏酒的妙用。原來,鸚鵡螺殼內有許多隔層,隔層間有小孔相通,倒酒時,酒從小孔流入每個隔層中,使人不能將杯中酒一飲而盡,無形中,為那些不擅飲酒的人提供了藏酒的機妙。

因其自然天成的美麗,鸚鵡螺杯在歷史上享有盛譽,駱賓王的‘鳳凰樓上罷吹簫,鸚鵡杯中休勸酒’;李白的‘鸕鹚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都是對鸚鵡螺杯的讚美。

而在北方,人們更喜歡用可以溫酒的銅酒樽。曹植的《七啟》詩:‘盛以翠樽,酌以雕觴。浮蟻鼎沸,酷烈馨香’,寫的就是銅酒樽溫酒,那熱氣騰騰的景象。但,為什麼‘浮蟻鼎沸’呢?

原來,三國時期,以蒸餾法造酒的技術尚未發明,人們飲用的,一般是用黍或大米釀成的酒。這樣釀出的酒,酒面上會浮起一層淡綠色的糟沫。文人墨客便把這層糟沫,稱為‘浮蟻’或‘綠蟻’。詩中的‘浮蟻’,指的就是酒糟。

說到釀酒方法,還有曹操的一份功勞。東漢末期,曹操發現家鄉一位已故縣令的家釀法新穎獨特,所釀的酒醇厚無比,便將此方獻給了漢獻帝。後來,這種家釀法成為釀酒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補料發酵法。

倡導了家釀法的曹操,在青梅煮酒之後,橫槊賦詩,留下了‘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千古絕唱。當歷史的煙雲散盡,詩人的吟唱遠去,銅酒樽、碧筒飲、鸚鵡螺杯,一件件與酒有關的文化符號,又將我們帶回那個到處是酒香、到處見英雄的年代。
 

来源:羊城晚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