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溝油」上餐桌 不如變生物柴油

回收剩菜及死豬等動植物油脂所生產的油,在中國大陸叫「溝油」,其中大部分流向餐桌,進了食客的肚子。但是地溝油也可以作為生物柴油的原料,化身為另類能源來源。

「地溝油」不但聽著不舒服,食用起來更讓人噁心。以上海為例,數十萬家飯店、餐廳、小吃部、點心店,每月產生的泔腳油至少10噸,很多都加工變成了地溝油。

大陸媒體曾有報導指出,在河南從餐廚垃圾中提煉1噸地溝油,成本僅人民幣300元左右。淘地溝油的人看似不起眼,實際上平均淘1桶油就能掙上70、80 元。以1個人每天淘4桶計算,回收提煉後,就算只按食用油市場價格的一半出售,每月也能賺1萬多元,相當於高階上班族的收入。

大陸每年流向餐桌的地溝油約200萬─300萬噸,長期食用地溝油,會對人體造成明顯傷害,如發育障礙、易患腸炎,並有肝、心、腎腫大以及脂肪肝等病變。

地溝油中的主要危害物之一:黃麴毒素,是一種強烈的致癌物質,毒性甚至大於砒霜。

另據中國經營報引述大陸「全國生物柴油協作組」的分析指出,大陸每年至少產生500萬噸的地溝油資源,目前僅有不足10%的地溝油用來生產生物柴油,其他大部分都上了餐桌。

報導說,地溝油的問題已經引起中國有關部門的注意,將在今年進行處理,主要是透過減免稅收政策,鼓勵用地溝油產制生物柴油。

中國財政部稅政司1名官員表示,「財政部目前已經明確將在2011年度對生物柴油徹底免除消費稅,而且是全部減免,而非減半徵收,但具體時間仍然有待觀察。」

這名官員預期「生物柴油產量將呈現幾何倍數的爆髮式增長。」

2009年度大陸的生物柴油僅生產40萬噸,之所以產量很小,主因消費稅太高。全部免稅後,官方僅僅損失不足人民幣4億元稅收,但企業獲利空間加大。

除了地溝油可以生產生物柴油,大陸南部種植的膏桐、黃連木等油料植物,也可滿足年產上千萬噸生物柴油的原料需求。

所以,如果要讓地溝油在大陸遠離餐桌,不但亟需政府加強管理,還得寄望生物柴油的發展前景。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