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VS「臺灣」 學者:文字成俗 無需刻意翻轉(圖)


臺vs.臺 字源異同表

教育部正名「灣」非「臺灣」,學者專家認為文字須建立在社會認同的基礎上,教育部沒有必要刻意去扭曲翻轉大家的習慣。

目前無論政府單位或是學校,「臺」或「臺」都常見混用,例如「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在學校網頁上校名用「臺」,但網站上其他校方資訊也可見「臺」;臺鐵場站設施如臺北、臺中則多使用「臺」字。

全國教師會秘書長、臺北市敦化國中國文老師吳忠泰認為,坊間有許多字都是沿用俗字,教育部對於文字規劃應該要有整體性,且必須建立在社會認同的基礎上,如果只針對「臺」這個字,未免太有針對性,也容易讓人聯想是否有政治考量。

吳忠泰舉例,弓「矢」的「矢」是像形字,但如今大多人已寫成弓「箭」,並轉化成為形聲字,如果依據教育部的想法,應該改為弓「矢」,較符合考據、又具象形意義,同時筆畫也較少。

政府公文宜用臺

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今年大學指考閱卷召集人謝海平分析,政府公文及教科書較為正式的用法寫成「臺」是對的,但一般民眾的寫法可以從俗。

謝海平指出,文字和語言沒有固定法則,「臺」或是「臺」在閱卷時不會嚴格扣分,未來「臺」是否要扣分,應該由教育部統一規範。

宜蘭高中校長、教育部高中課程課務發展工作圈總召集人吳清鏞指出,究竟是「臺灣」還是「臺灣」?有沒有必要統一正名?這個問題見仁見智,既然教育部經討論後宣布,教學現場會配合教育部政策。

民眾寫法可從俗

但也有中學校長批評,文字是約定俗成、不斷隨時代變遷的,在書寫上大多人已使用為「臺」灣,教育部沒有必要刻意去扭曲翻轉大家的習慣,至於所謂的考據結果,究竟要上溯到什麼年代?不明白為何硬要現代人去配合古早的歷史淵源?

知名文學家、搶救國文聯盟副召集人張曉風則表示,在電腦打字時代,許多人用注音拼音法,究竟是「臺」或「臺」,其實沒什麼差別,但姓氏、專有名詞有其獨特性,應該使用為「臺」。

張曉風說,以她平日的書寫習慣,臺北或臺灣都是寫「臺」,但已故的文學家臺靜農,為了表示尊敬,她就會寫成「臺」。

國立編譯館館長潘文忠表示,國立編譯館、教科書出版社都會以國語會公告的標準用字做為編輯原則,一直以來教科書都是使用「臺」這個字。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