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服與孩子的決策能力
前些天,中國有個幼兒園老師寫信給我。說是天氣變涼了以後,她班上不少孩子的家長都對她抱怨,說早上起來常常要為孩子應該穿哪件衣服而煩惱不已,因為孩子總要自己挑衣服穿。
結果呢,往往是孩子含著淚、撅著嘴上幼兒園,家長也是一臉的不高興。老師問我遇到這樣的情形,家長們應該怎麼辦?
這位老師提出的這個問題,確實是幼兒階段的孩子們比較常見的現象。
它的出現是和孩子們獨立性和自主意識的發展分不開的。這種變化當然首先會表現在孩子們日常生活裡,表現在諸如穿衣、吃飯這樣的小事情上。
我覺得家長們與其跟孩子在穿衣服的問題上做持續不斷的「鬥爭」,還不如利用這個機會來培養孩子的決策能力。
什麼是決策能力呢?
簡單來說,決策能力就是能夠在權衡利弊的基礎上,作出最佳決定的能力。其實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做許多決策,不要說股票的買進賣出、人事的升遷任免,就連晚上吃什麼菜、週末看什麼電影,都無一不是決策帶來的結果。可以說,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的決策過程。
決策能力並不是成年以後才形成的,而是從小慢慢發展起來的。就連那些步子都還邁不穩的孩子們,都會對大人們說「不」,這其實就是孩子在嘗試著表達自己的意願、作出自己的決定。
當爸爸、媽媽們為自己的孩子不聽話而感到煩惱的時候,他們大概沒有意識到孩子看似不聽話的行為,其實已經播下了他(她)未來決策能力的種子。從小培養孩子的決策能力,對孩子的一生影響都很大。
美國心理學家舒爾博士的研究發現,能夠自己想出辦法、作出有效決定的孩子們,不容易為自己遇到的問題所困擾。
這些孩子們的攻擊性低,交友容易,學習成績也好。而且那些從小就學會作決定的孩子們有較強的自信心,長大以後在一些嚴肅的問題上也能夠作出良好的決策、而不會盲目追隨別人。
相反的,假如家長事事、處處都要以自己的願望和標準來管教孩子,那麼孩子不是會長成一個沒有主見的人、就是會尋找各種機會來與父母爭奪決定權,或者是出於逆反心理、而背著父母做一些不應該做的事情。
培養孩子的決策能力,要從他身邊一點一滴的日常瑣事來做起,不斷練習。讓孩子決定自己權今天穿什麼衣服,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決策的機會。
但是由於幼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尚在發展中,他們的思維特點也決定了在決策過程中,無法全面考慮各種因素,穿錯衣服的事情,自然而然就會發生。所以為孩子設定一個適當的決策範圍,是防止出現問題與矛盾的重要前提。
具體到我們這裡說的孩子挑衣服的問題上,我倒是覺得不妨讓孩子們挑一挑。畢竟這對於孩子學習顏色搭配、大小與配對、內衣和外套的關係,等等,都是一個極好的學習機會。但是呢,讓孩子挑選,並不是無限制地挑,而是要給孩子提供一定的成人能夠認可的挑選空間。
比如說給孩子兩、三個選擇,再讓孩子決定穿哪一個。這樣一來,孩子覺得對自己的事務有所主宰,成人卻能夠避免孩子出現失控的現象。
有幾個簡單易行的辦法,不但可以避免孩子穿反季衣服的尷尬,而且還可以讓孩子學到很多實用的技能。比如說每到換季的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在一起把過了季的衣服洗淨、疊好,放進箱子裡。沒有了反季衣服在觸手可及的地方,孩子和家長或許就可以避免為一件紗裙而在寒冷的冬季爭得不可開交了。
如果家長發現早上起來最忙碌的時候,會因為為孩子選衣服而花費很多時間,就不妨試試把這個過程放到頭天晚上進行。孩子臨睡前和他(她)一起把衣服選好、放在床邊,早上一起來就可以穿,能省去不少的時間。
晚上的時間一般比較充裕,大家的心境也都比較從容,選衣服可以成為家長和孩子談話的一個好機會。可以教孩子季節與氣候的變化、衣著與季節的關係、衣物的實用功能、天氣預報、分類技術等等,很多知識技能。
要是哪位家長真的遇到了個倔強的孩子、非要穿反季衣服不可,在對孩子健康無大礙的情況下,也不妨讓孩子隨心所欲一回。只是這樣做的時候,事前要講清楚道理,預設一個能夠讓孩子銘記不忘的教訓,比如要是孩子太冷了,就得中途結束他盼望已久的遊園活動、回家添衣服去;事後呢,家長不要忘了跟孩子討論一下前因後果。
吃一塹、長一智,下一次再遇到同樣的情形時,孩子做決策就會考慮更多的因素了。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根據錄音整理,未經作者審校)
- 關鍵字搜索:
-
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