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不譴責朝鮮是軟弱的信號

 2010-11-27 21:4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9
    小字

朝鮮重炮襲擊韓國島嶼之後、美韓再度聯合軍演之前,週六出版的法國各全國性大報都在國際版發表文章,關注再度緊張的朝鮮半島局勢,揣摩朝鮮襲擊行動真正意圖的同時,評論作為朝鮮最堅決盟友的中國的態度。

美韓的謹慎有可能鼓勵朝鮮繼續挑釁

《費加羅報》文章針對朝鮮軍隊週五的炮兵試射演習,以及朝鮮官方媒體對即將開始的美韓聯合軍演的抨擊指出,朝鮮當局一方面向國內民眾宣稱,近日的衝突來自韓國方面的襲擊,另一方面通過官方媒體讚揚青年將軍金正恩的堅決反擊的決策。這些跡象證實,近日的緊張局勢是為了幫助金正日之子金正恩世襲權力。美韓雖然想通過軍演向朝鮮顯示決心,但同時也盡一切努力試圖避免事態失控、演變成全面衝突。但文章引述一些專家指出,這種謹慎有可能鼓勵新的挑釁行動。文章寫道:韓國國防部長金泰榮因為輿論壓力而引咎辭職凸現出韓國政府迴旋餘地有限,只能指責中國在其中應負的責任。

中國不譴責朝鮮是軟弱的信號

《世界報》在頭版發表社評文章,指出,繼今年三月導致46名韓國水兵喪生的「天安號」軍艦沉船事件之後,朝鮮重炮襲擊韓國島嶼行動又造成韓國兩名士兵和兩名平民百姓喪亡。世界上能如此做為而不引起國際輿論嘩然的國家不多。但是,朝鮮還不只於此。朝鮮還是世界上最恐怖的獨裁政權之一,面對艱難生存的兩千三百萬國民實行恐怖和貧困。這個政權垮臺的時候,人們會發現那裡有慘不忍睹的牢獄。數以萬計、有可能是數以十萬計的人在飢餓和酷刑中慢慢死去。主導這個國家命運的是一個暴君家庭。王朝奠基人金日成之子金正日即將讓自己的兒子金正恩接掌政權。這個政權有兩個長壽秘訣:一是一支擁有核武器的軍隊,二是中國的保護。文章認為,這次朝鮮炮擊行動最嚴重的後果是核擴散威脅。平壤政權不受任何懲罰證明核武器可以保護自己。不懲罰朝鮮就像是在鼓勵所有想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韓國雖然有國際社會的支持,但只做出了溫和的反應,因為韓國沒有得到中國的支持。中國極力維持朝鮮政權,生怕他一旦垮臺,百萬人將從朝鮮逃入中國。而不經過談判達成的南北統一可能使美國軍隊在中國邊境駐紮。但是,這篇社評文章指出,中國不譴責朝鮮,就等於是鼓勵朝鮮繼續戰爭冒險舉動。中國正顯示出他無力阻止他的保護國的舉動。這是一個軟弱的信號。

《解放報》也以「平壤無意解除武裝」為題,突出朝鮮從北京獲得的支持。文章綜述幾天來的事態發展後指出,這一次的危機並不僅僅是虛張聲勢,尤其是在朝鮮公開其新的濃縮鈾提煉工廠之後。雖然沒有國家認為事態升級不可補救,但所有國家都擔心玩弄緊張情勢戰略的平壤再度失控。沒有人真正瞭解朝鮮炮擊行動是針對國內、在權力交接前宣示政權牢不可摧,還是想為恢復六方會談討價還價,但無論是哪一種情形,炮擊行動在韓國造成傷亡,韓國政府受到輿論批評。一名韓國議會保守黨議員指出,政府的政策是在給強盜以好處、乞求強盜不要行動。

中、美、日、韓都希望半島局勢維持現狀

針對朝鮮政權的新一輪挑釁行動,《解放報》在週末專題版專訪多年走訪朝鮮難民的美國記者巴爾巴拉-德米克,瞭解這些難民面對朝韓兩種不同制度的感受、拋棄家庭、逃離朝鮮後的複雜心境、和他們對朝鮮政權過去以及現在的看法。這位《洛杉磯時報》記者連續八年追蹤十幾名逃到韓國的朝鮮難民的故事。在談到這些難民對朝鮮未來的看法時,巴爾巴拉-德米克向《解放報》表示,這些人在九十年代逃離朝鮮時認為,幾年之內,政權就會垮臺。但是,現在他們已經不再堅信這樣的可能。中國明確對最近的權力交接表示贊同與支持,派一名中共政治局成員出席了朝共建黨六十五週年閱兵典禮,最近幾個月還兩次接待金正日訪問中國。中國會盡一切努力維持朝鮮政權。兩國仍在繼續合作。朝鮮秘密警察可以越境進入中國抓捕朝鮮難民,中國也會把那些試圖逃離朝鮮的人遣返回國。中國不是把他們看作難民,而是看做經濟移民。根據國際法,難民可以受到保護,但移民則可以被遣返。

那麼,中國為什麼要與朝鮮合作呢?巴爾巴拉-德米克表示,因為中國知道朝鮮政權垮臺可能破壞整個地區的穩定,而且也不能解決朝鮮的問題。北京方面擔心,倘若韓朝統一,美韓將在中國邊境確立影響,所以,中國希望朝鮮改革其經濟。但是,總體上講,希望朝鮮政權垮臺的國家其實很少。對於美國來說,倘若韓朝統一,美國就不再有理由繼續在半島部署數萬美軍。日本在地區的影響也會大大縮水,而韓國則不想單獨為統一買單。所以,大家都希望維持現狀。

来源:法廣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