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文寫作是現代人的基本技能

幾年前在四川成都曾經舉辦過一次少年兒童書信寫作比賽,比賽的項目很簡單,就是給爸爸、媽媽寫一封信,說出自己的心裏話。比賽雖然早已落幕了,可是參賽的書信中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卻至今令不少教師、家長都放心不下。原來書信比賽顯示現在的孩子們不掌握寫信的基本格式、不會使用標點符號、詞彙量小、用詞不當,還有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寫作邏輯性差等等問題。

除了成都,廣州、上海的中學生當中也有類似的問題。比如一些老師發現,學生們寫信沒有收信人稱謂,不知道信是寫給誰的;或者信沒有落款,不知道信是誰寫的;還有的學生在信封上不標明寄信人的地址;更多的學生呢,則遺漏了郵政編碼,甚至不知道標准信封上那幾個小方格子是做什麼用的。按說寫信的常識都是小學三、四年級語文課就教過的內容,可是現在很多中學生、甚至大學生都沒有掌握。難怪很多語文老師一提起這個話題就搖頭。

問題是寫信只是常見應用文的一種,其它的應用文,包括便條、借據、履歷表、求職材料、工作報告、還有檢討書,都屬於應用文的範疇。不會寫這些最簡單的文件,經常會給人帶來尷尬。

網際網路上就曾經報導過在北京的一個招聘會上,有6200多個應屆大學畢業生遞交了求職信。經過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的分析發現,有80%的求職信和個人履歷不符合標準。比如說有些大學畢業生不知道應該如何根據具體用人單位的職務要求來準備求職材料;有些人過於強調履歷的個性化,結果弄巧成拙,把最與求職有關的重要內容給忽略了;更有不少畢業生把自己的簡歷做成了明星寫真,讓招聘單位哭笑不得。

不言而喻,這些問題都會直接影響申請人的就業選擇。難怪不少用人單位對近年來大學畢業生的評價是:現在的大學生職業素質太差,這其中就包括了缺乏基本的寫作技能。

為什麼大學畢業的學生連過去小學生就已經掌握的基本技能都不具備呢?有人說這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帶來的弊病。關於寫信,有一個叫小元的中學生是這樣說的:「我平時都是通過電話或者電子郵件和親戚朋友通信、聯絡,就連出了國的朋友,聯繫也是如此,又快又便宜。現在誰還用紙、筆寫信啊。傳統信件的格式繁瑣,收發週期又長,早就該拋棄了。」小元這種看法在現在的孩子們中,很有一些代表性。不少孩子從來都沒有親手書寫過一封信件、便條。相反,他們在網上發電子信卻越來越熟練。現在社會普遍追求快捷和簡便,所以就連不少成年人,都漸漸疏遠了傳統的通信形式。

可是我覺得傳遞信件的媒介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們都應該具備應有的寫作應用文的技能。因為無論是紙質信件、還是電子郵件,都必須具有基本的格式和語言風格。即使現在電子通信發達,但很多需要通過電子郵件來傳達的正式公文和信件,仍然要保持紙質公文信件的基本特點,應用文的寫作技能也仍舊是每一個現代人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其實和其它許多基本技能一樣,應用文寫作的技能並不高深,小學文化水平就完全可以掌握。只要孩子經常有機會練習,就很容易能夠運用自如。

上海有一位馬老師就特別注意培養孩子這種方面的基本能力。馬老師的孩子在國外學習,他要求自己的孩子每個月至少要給家裡寫一封不少於1000字的信,而且書寫格式一定要正確。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練,孩子不但會寫信了,而且寫作能力也大大地提高了。

其實說白了,語言文字對於人們來說只不過是個工具而已,就像工匠手中的刀、鋸、斧、鑿一樣。只不過一個好的工匠懂得在什麼情況下使用什麼工具才能夠達到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樣使用工具才能夠用最小的力氣來達到最高的效率。文字寫作能力也無非如此。如果從小就開始練習,熟能生巧,孩子們很快就能夠運用自如的。

當然,除了具備應用文的實用意義以外,手寫書信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部分。它不但能夠傳達信息,還可以促使人練習書法,提高寫作能力,也帶有更多的人情味。家長們不妨試著跟自己的孩子通通信,幫著孩子掌握這樣一個技能。俗話說「技不壓身」,能夠為孩子多開出一條溝通的渠道,家長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文章只代表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根據錄音整理,未經作者審校)

本文留言

作者文方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