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致信校長要求改革招生方案

北大11位教授致信校長周其鳳,希望北大能在本科招生中打破「唯高考分數論」的羈絆與束縛,嘗試採用「高考成績與本校專家面試相結合」的招生選拔方式。

北大校網星期一公開了這封聯署信。在信上署名的11位北大教授名聲顯赫,有化學院院長高松院士,工學院院長陳十一、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教育學院院長文東茅等。信中稱,目前北大實行的始終還是一種「唯高考分數論」的招生體制。人的素質具有多樣性,包括品德、意志、體質、情感、興趣、志向、習慣等在內的諸多重要素質都是高考難以有效考查的,「唯高考分數論」的招生體制必然會引發中小學教育過於注重考試科目和內容,而忽視其他素質培養的傾向。長此以往,民族素質將不堪設想。

北大經濟學院教授夏業良表示,影響中國國民民族素質的根本因素和中國目前整個大環境有關,並不能簡單地將民族素質和高考制度連續在一起。但是,夏業良說,用「高考指揮棒」來決定一切的做法,的確會影響到中國的中小學教育制度以及學生素質:

「光宣傳素質教育,但是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如果你不去抓分數,你學校的升學率不高,升學率不高人家其他家長就不把孩子送過來。你也就沒辦法提高收入。」

在公開信中,這些教授建議嘗試採用「高考成績與本校專家面試相結合」的招生選拔方式,即在以中學學習情況和高考成績為主要參考依據的基礎上,通過增加考生提交申請和多學科專家團隊面試的環節,加強對學生求學意願動機、平時表現、創新能力、綜合素質等的考察,以此綜合決定對學生的錄取與否,從而維繫招生工作中高校的自主性,擴大高校教師在招生選拔過程中的作用。夏業良表示,目前中國要完全廢棄高考制度顯然是行不通的,這種「高考成績與本校專家面試相結合」的模式,應該是中國高等院校招生改革的走向:

「你宣布一、兩條規則馬上就改了?這不可能的事情。現在是最根本的體系都沒有改變的情況下,你要想把高考改成一個非常公平的、各方面都能照應到的是不可能的。我的建議就是高考作為做為最基本的參照分,但不要以絕對的分數線作為劃分標準。參照國際上那些一流大學,像哈佛、耶魯這樣的學校。它並不是一定要有最高的分數。而是說在一個基本分數線之上。然後考慮你各個方面的條件,推薦信、履歷、你有什麼突出業績和什麼特點,這些都可以綜合考慮。」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則認為,中國的高考制度通過嚴格的考試選拔方式,基本上保證了學生公平入學的權利,總體來講應該是成功的。不過,高考制度的確不利於創新型人才的培育,需要進行改革。所以他很同意北大這11位教授提出的改革建議。但是,胡星斗同時表示,如果中國的大環境不變,這些建議恐怕會受到公平性的質疑,增加招生的腐敗機會:

「因為中國就是一個人情社會、關係社會、腐敗的社會甚至金錢都能夠買到的社會。我想美國也有大學的入學考試,但是還要參考高中老師的評價。在中國當官的、有權的、有關係的,在中國這樣一個缺少誠信的社會,他們的子女學習成績再差也能獲得一個很好的評價。」

胡星斗說,北大一向以思想自由而著稱,如果由北大來做一些自由創新的實驗,未嘗不可,北大也應當敢為天下先。但是,胡星斗表示,北大的路,並不等於是中國的路:

「很多人呼籲應當給大學更多的招生自主權。我認為給少數的大學這樣的招生自主權未嘗不可,因為全社會都盯著這些大學。那麼,它反腐敗的可能性就會降低。但是如果所有大學都這麼幹,那問題就可以說會百病叢生了。絕大多數人肯定都是後門招進來的,如果腐敗關係招進來的那就會變成這樣一種情況。」

北大校長周其鳳星期一對這11位教授的公開信作出回應,表示「完全同意這個建議」。但他同時表示,「招生改革事關重大,牽一髮而動全身,生怕考慮不周」,因此決定向所有北大同仁與校友就招生改革方案事宜,公開徵求意見。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