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不能為上廁所而儲備100多年的手紙(圖)

媒體上報導說開發商囤地12億平方米,可供1.2億人居住。惹得任志強很生氣,連說了四個無知,其中一個是送給我的。

關於這個數據,爭論雙方採用的都是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只是解釋和演繹的方法不同,卻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我不太相信這些數據,在我的微博中也沒有引用任何數據。但我相信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門肯定有最全面、最確切的數據,因為發放的《土地證》上有日期,有土地面積,也有規劃建築面積。土地管理部門每年都會反覆強調上幾次,表示要做最嚴厲的土地檢查。但都很籠統,就是不提任何一塊具體的土地。更多像是表決心。

前不久,媒體不知從哪裡搞到了一份1457塊囤地的黑名單,國土部門馬上出來闢謠說不存在這份名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解決的辦法是什麼?很簡單,能不能讓每個城市的土地管理部門必須在自己的網站上公布所有已發放《土地證》的具體數據,包括髮證時間、出讓土地面積、建築面積、用地性質、出讓方式、出讓價格……到底誰囤地了,囤了多少面積沒有開發,囤的是住宅用地還是商業用地,影響不影響老百姓關心的房價,一目瞭然。我們常常看到土地管理部門的領導們十分辛苦,不斷地稽查、檢查。如果讓所有《土地證》都掛在網上,一定有許多媒體主動上門監督,也有許多同行、競爭對手會互相監督。現在所有的爭吵都將真相大白,昭然若揭,能省去土地管理部門多少辛勞。公開透明的監督相比暗箱當然更公平、更透明。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不敢把所有的土地出讓信息都掛到網上呢?這事很簡單,一點也不繁雜。

任志強的另一個觀點是「誰家臨上廁所前才買手紙」?有合理、合法的土地儲備是正常的。但凡事有個限度,去年,我們曾分析了房地產上市公司的年報,用該企業的土地儲備面積除以當年開工面積,許多公司都有超過20年的土地儲備,最高的超過了100年。試想,如果有人為了上廁所儲備了100多年的手紙,引起市場上手紙大漲,這難道正常嗎?當然,「誰家臨上廁所前才買手紙」也說明任志強承認了開發商土地儲備的現象。至於囤地嚴重到什麼程度,只有土地管理部門最清楚。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