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與馬(圖)

孔夫子 賣馬報恩

魯哀公三年(公元前四九二年),孔子帶著弟子遊說列國到了宋國,見一筆校揮著皮鞭在驅趕民夫搬運石頭,為宋國大司馬建造墳廓。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因勞累過度昏厥倒地,遭到軍校的死命抽打。孔子不忍,叫子路前去勸阻。橫蠻的軍校舉鞭抽向子路,子路拔劍將鞭削成兩截。孔子怕事情鬧大,忙上前用錢打發了軍校,又叫弟子將尚存一息的老人扶上車送去醫治。當孔子師徒離開時,民夫們感動得流淚,跪拜送別。

孔子師徒在都城商丘一家石記客店住下,準備擇日去拜見國君宋景公。不料,晚飯後,店主石頭忽來告知:「剛才軍校已來過本店,探知你們住在這裡,今夜大司馬將派兵前來捕殺你們!」孔子大驚,那帶領弟子出逃。石頭給他們換上商人服裝,將他們帶出城,直送至邊境。臨別時,孔子問石頭道:「你我素昧平生,為何舍命相救?」石頭道:「夫子所救老人,即家父,大恩大德,豈能不報?」孔子感激萬分,怕石頭回去會遭大司馬毒手,就修書一封,介紹石頭到衛國去找朋友蘧伯玉,求他為救命恩人謀個職業。

數年後,孔子也到了衛國。一天,他正在給弟子講學,司馬牛哭著跑來告訴他:「石頭病故了。」孔子聞言,立即帶著弟子前去奔喪。只見石頭衣衫襤褸赤腳躺在木板上,身上蓋著一張破席。孔子泣不成聲:「恩人啊!你為何落難到這地步?」司馬牛說:「蘧伯玉在世時,石頭生活得很好,但伯玉去世後,他連餬口的差使也沒有了。」

孔子跪下,向恩人行了大禮。之後,他對顏回說:「去將為師的馬賣掉,我要厚葬恩人!」要賣掉為老師代步的坐騎,顏回感到很為難,猶豫不決。孔子則堅決地說:「昔日若無恩人冒死相救,我等早成大司馬刀下之鬼,豈能苟活到今日?」

孔子賣了坐騎,為救命恩人石頭舉行隆重的葬禮,這種知恩圖報的美德,一直傳承至今,教育著後人。

蘇東坡贈馬立卷

北宋元佑四年(公元一○八九年)四月,蘇東坡即將出任杭州太守,哲宗皇帝(趙煦)特地賞賜他一匹良馬。加上他剛入翰林院時所得的那一匹,共有兩匹馬了。他打算把多餘的一匹,送給門生中最窮最苦的李方叔。

李方叔,陽翟(今河南禹州市)人。宋神宗(趙頊)元豐三年(公元一○八○年),蘇軾貶官黃州,他慕名前去請教。蘇軾讀了他的詩文,甚為欣賞,自此,他們便成了忘年交。

哲宗元佑元年(公元一○八六年),蘇東坡回京做官,李方叔進京赴考時,也常到蘇府走動。不知何故,李方叔卻一再名落孫山,為此,蘇東坡還寫詩安慰鼓勵他,並親自去探望。只見他家中空空蕩蕩,破舊不堪,窮困到極點;還有個老母,年近古稀,體弱多病。聽他訴說,近來日子更加艱難,有時甚至斷炊,在飢餓中掙扎。

為了救助窮困的李方叔,蘇東坡想把一匹馬送給他,讓他賣掉,能換回一二百貫(一貫為一千文錢),可以改善一下生活。於是寫了一張《馬卷》,連同良馬一起送給李方叔。其《馬卷》云:「元佑之年,余初入玉堂(翰林院),蒙恩贈玉鼻騂(白鼻赤色馬);今年出守杭州,復沾此賜。東南例乘肩輿(轎子),得一馬足矣,而李方叔未有馬,故以贈之。以恐方叔別獲嘉馬,不免賣此,故為書公據。元佑四年四月十五日。」

立此《馬卷》,意在證明此馬來歷清楚與贈馬有因,使李方叔能樂意接受與便於將馬賣掉,而且還委婉地說明,李方叔之所以賣馬,並非為了換錢救窮,而是可能「別獲嘉馬」。這樣寫,完全是為了維護李方叔的自尊心,其中包含著對李方叔的極度關懷體貼和他的良苦用心;同時也令世人看到一個忠厚長者的風貌,和他那憐憫天下寒士的博愛胸懷。

  

徐悲鴻 畫馬助人

公元一九三七年,江蘇太倉人陳汝言被淞滬炮聲所迫,流亡到了山城重慶。他看到沙坪壩高等學府林立,學生萬千,卻沒有一家像樣的書店,便決心開一家好書店及出版社。但他沒有開辦經費,便成了大問題。當時,那些支持他開書店的知名教授均度日維艱,愛莫能助。多虧江蘇老鄉李公樸給他出了個點子:「要錢只有找徐悲鴻,他畫一匹馬就是五百元。」

國畫大師徐悲鴻以熱心社會公益著稱。抗戰以來,他曾經將在新加坡、吉隆坡、新德里和昆明、重慶等地舉辦畫展的收入全部捐獻,救濟離鄉背井的難民。

陳汝言到江北盤溪石家祠找到了徐悲鴻,他對這位小同鄉深為嘉許地說:「你想辦個出版社,我支持。我雖不是大富翁,捐出點錢做開辦費還是可以的。你回去先找中央大學的一些知名教授做編委,然後來找我拿錢。」

不久,陳汝言再訪徐悲鴻。徐聽說有八位知名教授擔任編委,便立即拿出一千元交給陳汝言說:「這是‘兩匹馬’的價錢,捐給你作開辦費。」之後,上海雜誌公司便在沙坪壩開張,並有系統地翻譯出版了一批世界文學名著和國內文壇佳作,深受學子歡迎,每日從早到晚,門庭若市。而徐悲鴻慷慨捐「兩馬」助友開書店的事,也已傳為美談。

本文留言

作者易俊傑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