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BBC: 中國感受老齡化之痛

 2010-10-31 21:5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看中國訊】老齡化,正在給許多國家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BBC記者佩興斯發現,中國也在感受到老齡化之痛,但大多數人不想談及這個問題。

社會巨變的痛苦

中國沿襲已久的傳統是,老年人受尊重,年輕一代必須養老。親人圍在身旁、在家中安詳地離開人世,才算是死的有尊嚴。

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目前經歷著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人口遷移,年輕人到城裡的工廠去尋找更好的工作和機會。在官辦的報紙上,可以讀到「空巢」的故事:孩子走了,父母被留在家中。

在上海,佩興斯走訪了嚴芸英(音譯)。她今年22歲,在金融行業就職。芸英既要照顧爺爺奶奶,還要幫助父親照顧身患癌症的母親。同時,芸英還要繼續工作、找男朋友,日子很不容易。她輕聲細語地告訴我,許多朋友大學剛畢業的時候對未來充滿幻想,「他們還沒有感受到生活的壓力呢」。

文章質疑,中國這種養老的傳統是不是在受衝擊?

安養院在中國被排斥

文章還強調,由於推行人口控制政策,中國社會正在迅速邁向老齡化。到2059年,估計4億中國人將超過退休年齡,這幾乎要佔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如何養老,正在成為一個需要迫切關注的問題。中國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政府開始建立養老金體制。

中國還開設了為數不多的幾家養老院和專門照顧晚期病人的安養院。但在中國,這樣的舉措遭遇過強烈的抵制。

首先,不能在家養老送終,在中國被看作被家庭拋棄了。

其次,據佩興斯走訪的一家被迫搬家七回的安養院說,當地人覺得,家門口就是一家臨終病人集中的安養院,會壞了風水、帶來背運。他們擋住大門,不讓工作人員出入、不讓家人進去探望親人。

犧牲傳統為代價?

佩興斯認為,養老院問題牽涉到中國文化的核心。

一位中東朋友曾經問佩興斯,西方國家的人把母親送進養老院、一個月去探望一次,怎麼還能標榜自己文明?

安養院的護理負責人則認為,這樣的態度急需改變。中國人必須認識到,安養院是照顧老人的最佳選擇。她說,把老年人送進養老院應該和把孩子送進幼兒園一樣看待,「這是生命的週期」。

文章最後指出,這不僅僅牽扯到如何養老送終,還涉及到中國希望朝哪個方向發展、未來的準則、是否願意以犧牲傳統為代價來發展經濟。
 

来源:看中國訊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