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謝謝卡(組圖)
為人父,最大驕傲就是看著小孩快樂長大,無奈的是,很多時候是發怒,因為孩子們會管不住自己情緒,容易闖禍,像小獸般不斷攻擊、破壞、咆哮及四處撒野,品德教育(或是我們那年代的公民教育)就很重要。
回顧老大、老二的教養,一路走來,不可否認,老大確實「照書養」,幾歲應該怎樣教育,幾歲應該怎樣培養,不敢馬虎,深怕疏忽就壞了小孩的一生,相較起來,教育老二顯然隨便多了,話說如此,身為「孩子第一位老師」的父母,該讓孩子認識的同理心、四維八德以及應對進退,沒有一樣少。
喔!請原諒我說這麼多「廢話」。
接下來,我想說的是,無論怎樣詮釋家庭教育、品德教育或是小孩教養,最終都是脫不了「應然」與「實然」的矛盾,我們和小孩都知道應該怎樣,但結果是偏偏做不到,「知道卻做不到」或許是人類通病,也是最大敵人。
我們家每天有排定洗碗輪值表,當然夫妻都上班,不可能天天下廚煮飯,洗碗是洗小孩上學用的飯碗湯匙,理所當然,由俠哥俠妹自己來,不過連這樣簡單的事,兄妹倆每天仍會重複上演耍賴、哭泣、爭吵等劇碼,下場是我們夫妻暴跳如雷,破口大罵,孩子在眼淚中結束。
接著是電視大戰,老大很迷卡通「遊戲王」,每天模擬想像自己是武籐遊戲(到現在我才搞懂,原來遊戲是劇中主角的名字)或是海馬、成之內等人,依照手上的怪獸卡、陷阱卡與對手對打,因為不同的排列組合,會創造出高低戰鬥力及生命指數,藉此來論斷誰輸誰贏。
嚴格說來,這種卡通基調是有點怪異,總是跑出一大堆可怕怪獸,充斥著死亡、復活、地獄、召喚等字眼,對小孩心靈成長不妥,但父母只能從旁陪伴關心,畢竟俠哥受挫後容易陷入自我世界,過度限制反彈更多,只好牢記甚麼時候要活用教材,果真派上用場。
俠哥俠妹又為了看電視爭吵,每次痛斥小孩,未免太老套,於是鼓勵兄妹應該向對方多說「謝謝」,因為一句謝謝,代表你為對方做了件好事,幫助了對方,而不是從對方身上搶了某件事,傷了對方。
兄妹彼此盛怒,「謝謝」根本聽不進去,只好改為「收集謝謝換禮物」,每天女兒煩我、要我陪她玩,規定收集五個謝謝可以兌換一次,兒子要夜騎也比照,怕兄妹聽不懂,乾脆套用遊戲卡玩法,變成「收集謝謝卡」。
我還是堅信,「知道卻做不到」是人類通病,也是最大敵人。
兄妹一開始,當然不會配合我的遊戲規則,小獸們自私起來,搶奪爭吵哭天喊地,哪會理你的謝謝卡,哪會願意為對方做事,反而願意道歉說對不起,才是奇蹟。
不過別小看孩子,也或許他們被教育「集點換禮物」成功,當發現有甜頭誘因,會想辦法迎合,女兒俠妹趁我看書,又跑來喊:「好無聊,陪我玩!」
(圖為俠妹。)
「收集了幾張謝謝卡?」我問,心知不可能集滿,可以敷衍一次。
「五張啊,一張是上次幫媽媽收衣服,一張是幫你開電燈,一張是有乖乖聽話,一張是………」停頓好久講不出話,兒子無聲無息從旁邊閃了過來,對著妹妹直說:「謝謝、謝謝、謝謝」,妹妹也立刻回哥哥三句謝謝。
剛好兄妹各取所需,各湊足五張謝謝卡,換成我要陪女兒玩,又要陪兒子夜騎,最累的是我,一個有關「囚犯的困境」理論下的犧牲者。
- 關鍵字搜索:
-
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