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是李剛」之後又聞「我舅是局長」

據媒體報導:23日凌晨,在長沙芙蓉路的湘春路口附近發生一起連環交通事故。事故發生後,一名駕駛中華小車的男司機揚言要打人,在其動手過程中被圍觀市民及時制止。「他站都站不穩,一身酒氣,還講自己的舅舅是岳麓區的一個局長。」

爸是李剛」,其實已經顯示了權力的全部奧妙。

李剛是局長,我舅亦局長,國人的「我爸是李剛」似乎是一種傳染病。說一句不中聽的話,似乎這種病很多人被傳染過,只不過有些人染病並快樂著,有些人企圖染病而沒有「病源」或者沒有資格「染病」而已。

上幼兒園,「我爸是李剛」,那請進請進;上小學要找一個好學校,「我爸是李剛」,那好那好,請一個好老師教導教導;上大學時「我爸是李剛」,免考免考,請最好的教授傳授傳授;畢業了找工作,「我爸是李剛」,俺要去電視臺工作,那好,請來當一個「官二代」身份的優秀記者。而「官二代」肇事者之外,哪一個人不是或多或少實踐著「我爸是李剛」的翻版式語言呢?我爸是縣長是局長是市長,肯定比「我爸是賣菜的」「我爸是清潔工」好使,即便是幼兒園裡的孩子幼教老師也要先分出個三六九等來,中國人的關係網織得何等緊密,由此可見一斑。

「我舅是局長」,我就可以橫衝直撞,我就可以欺人太甚,我就可以踹壞你的車門甚至向你的頭上砸拳頭砸磚頭,你能奈我何?有本事你舅也是局長來試試,有本事你爸也是李剛來PK。

「我舅是局長」,究其實不是直接受「我爸是李剛」的傳染,畢竟河北保定離湖南還相隔著千山萬水,而是古已有之,並且今日更發達。這不是口頭禪,而是升級版「護官符」「免死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