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西江千戶苗寨 超乎想像的美麗(圖)

 2010-10-15 00: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西江千戶苗寨的獨特風光

西江是貴州黔東南侗族苗族自治州所轄雷山縣的一個小鎮,小鎮上清一色聚居著1200多戶苗族人家,擁有1200多座傳統苗寨。這些年以來,該鎮以「千戶苗寨、天下西江」為品牌大力舉辦民風民俗旅遊,2009年,全鎮平均每天接待來自國內外的遊客2900多人次。

濃郁迷人的民俗風情

貴州地處雲貴高原,素稱「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尤其是西江所處的黔東南,更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境內群山綿亙,層巒疊嶂,深溝大壑,所乘坐的旅遊大巴一會兒在谷底沿河岸開進,一眨眼工夫便盤旋在了上不見頂下不見底橫不見邊的高大陡峭的山坡上,再一會後又開到了雲遮霧罩四顧茫然的高山之巔。

黔東南州是國內少數民族聚居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境內有苗、侗、布依、水、瑤、壯、土家等30多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佔人口總數80%以上,而苗、侗兩個民族就佔75%左右。不用說,走在黔東南州的土地上,隨處可見濃郁迷人的民俗風情和絢麗多姿的人文景觀。

儘管各個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傳統與生活習俗,但在居住環境和耕作方式上,這裡是大分散小集中,或依山而居,或逐水而居,把有限的較為平緩的可耕地用於精耕細作種植農作物,形成坡上居住、坡下耕田的人文與自然和諧交融的美麗景觀。而這對於長期生活在城市水泥森林中的人們來說,毫無疑問便是想像中的田園詩、鄉村夢了。

人文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西江千戶苗寨,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的主要部分,建立在號稱「連天之高、雷電之源」的雷公山南麓、白水河東岸的山坡上。所謂「西江」二字,既無方位意義,也無地理特徵意義,而是由於民族語言的不同而形成的音譯概念——這兒在古時原稱「仙祥」,清雍正年代改稱「雞講」,至民國時期才更名「西江」,其命名與谷底的這條白水河也沒有任何關係。而所謂「千戶」,也不是金元以來軍事管轄意義上的千戶、萬戶,而是因為這處寨子聚集了上千戶苗族人家,取其數量形容意義而稱之為千戶。

為了方便人們對這處世界上最大的苗寨有一個完整的概念,西江在白水河西岸建立了一個觀景臺,外地遊人到西江千戶苗寨,首先進入的便是這處觀景臺,

進入觀景臺放眼四望,人們會被看到的一切所震撼——形似犄角的兩道寬大的山樑上,倚山就勢黑壓壓密密麻麻覆蓋了一層規制相同、風格相似、色彩一致的苗家建築,幾百上千家吊腳樓幾近均勻分布,看不出結構,分不清彼此,找不到街巷,也無所謂院落。然而,這裡卻有著18個村寨,6000多人口,600多年以來一直保持著較為穩定的社會秩序。

看上一眼就難忘記

隨著「千戶苗寨、天下西江」聲名遠播,來西江旅遊的中外遊人日漸增多,民族文化遺產的繼承與發展、保護與開發的問題也擺在了西江人的面前。

為迎接遊客,苗寨修了一個寬敞高大的通道式木結構門樓,門樓外修建了大型停車場。這天正趕上苗寨舉行正式迎賓活動,停車場上停滿了大大小小的車輛,遊人蜂擁而至,到處人流如織,充滿了節日氣氛。

從到達黔東南州便聽說十二道攔門酒是苗家迎接貴賓時的最高禮儀,據說至少600年前苗族人迤邐遷徙到雷公山區定居後,經過「大理老」們「議榔」,規約雷公山區的苗寨之間可以議婚,但約定迎親送親雙方必須30人以上,並最多可以設十二道攔門酒,由此形成了雷公山區苗族十二道攔門酒的迎賓習俗。

如同其他古鎮,隨著旅遊開發,千戶苗寨也正在面臨一個商業化的過程。街道兩邊,吊腳樓下,到處都是經營各種小商品的攤點。穿過一道又一道小巷,走過一座又一座吊腳樓,來到了一家「苗家樂」。乾淨清爽的小木屋飄散著楓木清香,窗外是一棟棟精巧別緻的吊腳樓,敞開的窗戶飄進來濃郁的苗鄉氣息。千戶苗寨,真是令人看上一眼就難忘記的地方。

来源:中國文化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