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副刊編輯:李智鳴

沒有在海上行走,應該是不能體會所謂的「驚濤駭浪」,然而,身處當前複雜的社會中,有時候它的險惡勝於海上的波濤,所以,在外行走的人們總是經常想家。

家庭像是社會的細胞,他落實著最基礎而實際的運行,經濟、教育;同時它也是每個份子疲累休憩之所,無論是身體的、心靈的,它是每個人能夠仰賴的單位,最後的避風港。自古以來,無論是因天災或是人禍,當百姓們因此而家庭破碎,妻離子散,莫不視為當權者的大不義,時代的大不幸。

在現代,當今廣大的國境之內,在不同之處不時的會出現點點煙塵,那是被迫拆遷的家園。轟毀的瓦礫,塵埃揚起、降落,佈滿了被拆了家庭的臉龐。眼底是有些模糊。然則屋雖毀,但是我們看到一對對的夫婦、爸爸媽媽們卻依然緊緊拉著兒女的手,毅然而決然,維護一個家的心是如此堅定,雖然這個家多了點蒼茫。

蒼茫,但有家也就還擁有希望。

「炮轟爸爸,火燒媽媽,全家改組,我來當家」,這是「文革」時期的童謠。雖然「文革」已去,但是現代家庭可能獲多或少都破碎了一些我們沒有察覺的東西。也許,我們都已離家而不自知。

離家的人總該回家吧?

還記得傳統的「五倫」: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人活著的五大關係中,三大項是在家庭之中。而不知道這些關係內涵,有多少是在那個歲月之後,讓我們給囫圇的揚棄、扭曲了?於是我想起了一句歌詞「蒼生歸正道,江山復清明」。

所以,我們開闢了「看家庭」,希望協助更多的海內外華人能夠安全的回到幸福的家中。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