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茶文化的形成與流傳(圖)

 2010-10-09 20:5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儒釋道三家都與中國的茶文化有甚深的淵源關係,應該說,沒有儒釋道,茶無以形成文化。儒釋道三家在歷史上既曾分別地作用於茶文化,又曾綜合地融貫地共同作用於茶文化,最終說來,很難講存在著純而又純的哪一家的茶文化,一切都是相對的。

從歷史的角度看,道家與茶文化的淵源關係雖是人們談論最少的,但實質上是最為久遠而深刻的。道家的自然觀,一直是中國人精神生活及觀念的源頭。道無所不在,茶道是「自然」大道的一部分。老莊的信徒們欲從自然之道中求得長生不死的「仙道」,茶文化正是在這一點上,與道教發生了原始的結合。玉川子要「乘此清風欲飛去」,借茶力而羽化成仙,陶弘景《雜錄》與西漢壺居士《食忌》的記載,都與此相關。《茶經·七之事》引述《神異記》的故事,更表明陸羽本人對道士與茶茗的態度。「自然」的理念導致道家淡泊超逸的心志,它與茶的自然屬性極其吻合,這就確立了茶文化虛靜恬淡的本性。

從歷史和發生學角度固然要追溯到道家,但從發展角度看,茶文化的核心思想則應歸之於儒家學說。這一核心即「中和」思想。儒家茶文化首先注重的是「以茶可雅志」的人格思想,他們認為飲茶可自省、可審己,而只有清醒地看待自己,才能正確地對待他人,所以「以茶表敬意」成為「以茶可雅志」的邏輯連續。由此可見儒家茶文化表明瞭一種人生態度,基本點在從自身做起,落腳點在「利仁」,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是化民成俗。所以「中和」境界始終貫穿其中。這是一種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的體現,其深層根源仍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禪佛在茶的種植、飲茶習俗的推廣、飲茶形式傳播及美學境界的提升諸方面,貢獻巨大。沒有禪宗,很難說中國能夠出現真正意義的「茶文化」。「天下名山僧侶多」,「自古高山出好茶」,歷史上許多名茶出自禪林寺院,而禪宗之於一系列茶禮、茶宴等茶文化形式的建立,具有高超的審美趣味,它對中國茶文化的持續的推波助瀾,直接造成了中國茶文化的興盛,尤其值得大書一筆的是禪宗對茶文化流傳國外特別是日本,有不可磨滅的卓著功勛。可以說,品茗的重要性對於禪佛,遠遠超過儒、道二家。而「喫茶去」這一禪林法語所暗藏的豐富禪機,「茶禪一味」的哲理概括所濃縮的深刻涵義,都成為茶文化發展史上的思想精蘊。

真正說來,中國茶文化的千姿百態與其盛大氣象,是由三教合一的文化所造成的,從而體現出「大道」的中國精神。道德境界、藝術境界、人生境界是儒釋道共同形成的中華茶文化極為獨特的景觀。儒釋道三家相激相蕩,相攝相融,精彩紛呈,於是有了文人茶道,文人茶道在文化氣質上顯得更為清高、更為閑雅,更有藝術品位。正是在儒釋道共建的一個思想及活動的磁場中,文人們弘揚了茶道藝術,他們更多地以茶道啟發靈感,靜悟生命,提升境界,充分體現了對茶道精神的深切把握。

来源:網文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