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美,首要在意境。
意境之美,美在崇高第一,童真第二,高貴第三,奮發第四,深情第五,豪放第六,淡雅第七,悲涼第八,絢爛第九,空靈第十,歡娛第十一,哀傷第十二,粗獷第十三,異族情調第十四,描摸自然第十五。
音樂的意境之美,必配合以形式之美。
其形式之美,可意會而難以言傳者有:旋律之美和純聲音之美。雖然難解仍可分析者有:精確之美、變化發展之美、和聲對位之美、配聲配器之美、曲式與結構之美。此外,還有外在形式體裁,比如:歌劇之美、交響樂之美、弦樂四重奏之美等等。
崇高之樂:巴赫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禱告之樂:舒伯特《聖母頌》、普契尼《為了愛情,為了藝術》、布魯赫《晚禱》
基督精神:巴赫《馬太受難樂》、韓德爾《彌賽亞》、貝多芬《歡樂頌》、勃拉姆斯《德國安魂曲》
童真、高貴之樂:莫扎特的系列作品
奮發之樂:貝多芬、勃拉姆斯的系列作品
深情之樂:中國戲曲音樂系列作品
豪放之樂: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比才《卡門》、新疆民樂
淡雅之樂:巴赫《G弦上的詠嘆調》、莫扎特的協奏曲慢板樂章、劉天華《良宵》
悲涼之樂:威爾第《奧賽羅》、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馬勒《大地之歌》
絢爛之樂:拉威爾《波麗露》、裡姆斯基·科薩科夫《西班牙隨想曲》、柴可夫斯基《義大利隨想曲》
空靈之樂:中國古琴系列作品
歡娛之樂:天使歡樂-莫扎特系列、巨人頌唱-貝多芬系列、世人生命之樂-約翰·斯特勞斯
哀傷之樂: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馬勒《第五交響樂》、《昭君怨》、《雙聲恨》、《江河水》
粗獷之樂:卡恰都良《馬刀舞》、巴爾托克《第一號狂想曲》、史特拉汶斯基《春之祭》
抒異族之情:裡姆斯基·科薩科夫《天方夜譚》、克特比《波斯市場》、克賴斯勒《中國花鼓》
擬自然之樂:貝多芬《田園交響曲》、莫索爾斯基《圖畫展覽會》、德彪西《水之反光》、拉威爾《水之嬉戲》、梅湘《群鳥錄》、廣東音樂《鳥投林》
音樂藝術其中一大特點就是抽象,音樂的好處、高處恰恰在於給聽者極大的感受與想像空間。(註:以上概括非本人全部耳聞後所為,實乃當年初讀欣賞入門時概之而拋磚。)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走入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