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股市融資忙(圖)

中國金融行業活動成交量的穩步增長表明,面對財政困境及不穩定的全球市場,中國各銀行依然「無懼」。根據Dealogic的數據,今年迄今為止,中國並購活動的總價值已達到創記錄的362億美元,超過了美國262億美元的交易量。

此輪一系列的交易也許只是個開端。2003年以前,並購活動在中國的金融行業根本不存在。但是,請小心對待上述數據,因為該「創記錄」的交易量中有很大一部分並非來自於嚴格的併購交易,而是來自那些尋求額外融資的銀行在中國資本市場上的集資。

中國農業銀行(AgBank)221億美元的巨額首次公開發行(IPO)就佔據了這362億美元的很大一部分。此後,中國光大銀行 (Everbright)步其後塵,如今,包括中國工商銀行(ICBC)、中國建設銀行(CCB)以及中國銀行(BOC)在內的其他一些大型銀行,也公布了融資計畫,預計融資總額將達3500億元人民幣。

雖然由於全球市場瀕臨險境,使得此輪融資看上去可能有些不合時宜,但中國各大銀行還是紛紛上市,以求獲得更多資金。因國庫現金充沛,中國政府能夠輕而易舉地支撐各家銀行,為任何一家銀行的IPO提供政治支持。根據英國《金融時報》(FT)今年早些時候的報導,超過40%的農行A股股份都被國有的「戰略」投資者所購買。

整體而言,在2010年全球IPO總量中,中國貢獻了接近一半。

大量外資進入中國(達到創記錄的125億美元),其中很多都流向了中國農行IPO。在對華投資額中,美國投資者和美國公司繼續領先,共向中國金融行業投資38億美元;卡達(Qatar)緊隨其後,排名第二,共投資28億美元,該國的投資僅僅來自於一個機構——卡達投資局(Qatar Investment Authority),該機構在中國農行上市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今年迄今最大的單筆交易來自上海浦東發展銀行(SPDB)和中國移動(China Mobile),後者於今年3月斥資58億美元購得該行20%的股權。

總之,人們在看待這些「並購」數據時也許應當謹慎。上次並購活動達到峰值是在2006年,這並非巧合。當時,中國第一批大型銀行登陸滬市,其中包括全球市值最高的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Bank of Communications)。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