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大孩子的家長問我關於出國的問題。很多人說看到我寫的關於西方教育的文章,非常嚮往,有些家長甚至把西方教育作為解決孩子前途的救命稻草,似乎出國是一切問題的解藥。曾經問過一些孩子,有的把出國作為自己的理想,似乎只要能出國,自然就有一個好的前途,別的問題就都不用想了。
這讓我想起我上大學那會兒,老師和家長都說:等上了大學就好了。但過來的人都知道,上大學之後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的困惑和彷徨,只有當自己真正找到了方向,生活才重新變得有了意義。
很多朋友,因為不願意孩子按照目前學校的路子走,想反正早晚孩子要出去,所以對孩子的學習基本不管,就等著到時候出國上大學。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過去存在的問題,不會因為出國而消失,尤其是學習動力、學習習慣等方面的問題,甚至會更多地表現出來。
一位朋友的孩子,初中開始出來,但是英語水平很差,現在幾年過去了,明年就要上大學,但是ESL還沒出,成績單不好看,想申請個好大學很難。而另一個孩子,在國內讀很好的學校,成績好,但是剛出來,英語和同學相比差的很遠,於是非常的失落,學校也不像國內那樣管的多,家長也不知道孩子的課餘時間安排些什麼,結果孩子整天打遊戲消磨時間,和家長也說不上兩句話,家長非常著急。
曾經有幾位朋友的孩子,都是抱定要在國外讀大學的,但是出來以後,孩子牴觸情緒非常嚴重,最後,有的是直接回國了,但是中間這一折騰,對於國內的高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有些雖然沒有回去,但是讀的是社區學院,這些學校基本就相當於國內的大專,很多不被國內所認可。很多孩子語言不過關,也沒法在當地找到好的工作,而回國,也很難。當然更有甚者,這樣的學校也畢不了業。
就我目前所瞭解的國外教育的情況,西方教育和中國比較大的區別在於,西方教育只重點培養15%左右的孩子往精英方向發展,這些人是將來國家機器的掌控者,在政治、經濟、司法、學術等各個領域佔據重要位置。而其他孩子則一部分上社區學院,做一些基礎性的技術工作,這中間有的是藍領有的是白領。而其他一些基礎性的對技術沒有要求的工作,則只招收高中學歷的就可以了,而國家的義務教育恰好就只管到高中。因為這樣一個背景,所以,一般的公立學校到了高中,孩子就會分化的比較利害。有些族裔的人,對於學歷不像亞裔這樣熱衷與看中,所以這些孩子到了高中可能就不大學習了。而那些一心想考好大學的家長,一定是在課餘時間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當然,他們的時間和精力也是按照高考的指揮棒轉。大學錄取的標準中,學習成績佔三分之一,社會活動佔三分之一,自我評價和他人推薦佔三分之一,那麼孩子們的時間很多也都是這樣分配的。
也因為上面的這些原因,所以很多孩子儘管沒有把時間都放在課本上,但是,他們的活動基本上也都是對自己將來的升學有利的,而且,孩子們忙得程度也絕對不亞於國內的孩子。
這樣看來,如果要把孩子送出來,就要明白國外的教育體制重視什麼不重視什麼。對於中國孩子來講,實際上出來以後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原來的優劣勢分化了。如果你原來是個成績很好的孩子,很多成績到這邊以後沒有用了,這部分優勢也就失去了。而如果你的英語不是非常的過關,那麼英語的劣勢會連帶把其他的劣勢也帶出來的,比如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甚至說,即使你的英語不錯,但是因為對西方的教育方式不瞭解,比如這邊做作業都是分組合作,有些孩子不明白怎麼個做法,尤其如果在國內對於團隊合作沒有什麼太多概念的孩子,往往就容易被排斥。也有的國內很優秀的孩子,不喜歡和比自己差的孩子交往,團隊合作也成問題。而這些方面,既可能影響孩子的自我評價,也影響老師和同學的評價,而這些,對於申請大學都會有一定的影響。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出國本身解決不了孩子的問題,也難說就一定能給孩子一個好前途。尤其是對於沒有內在動力、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孩子,出國,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會更大,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才行。
與其說把國內的問題留待出來以後再解決,不如從現在開始、從小處開始,這樣,出國以後的麻煩會少很多。只有這樣,孩子的道路才會更順暢。
- 關鍵字搜索:
- 出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