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銀行收費暴漲底氣何在

作者:馬光遠  2010-07-26 14:2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商業銀行名為商業機構,實際上具有公共產品的性質,更應該講求社會責任。

近日廣州、深圳、南京等地均有媒體報導,在這些城市,包括四大商業銀行以及招行、交行等銀行對ATM同城跨行取款手續費從2元上漲至4元。

對於手續費上漲原因,業內最多的解釋無非兩點:一是與國際接軌,二是成本上升。但這兩點都禁不住外界的推敲,特別是成本一說,甚至有銀行內部人士也承認,真正的成本接近零,之所以看起來成本很高,主要是銀行之間互相「哄抬物價」所致。考慮到國內銀行業一直主要靠利差盈利的事實,為了維持利潤增長,銀行拓展中間業務肯定成為必然,這種情況下,國內銀行一窩蜂地在個人客戶的匯款、異地存取款、資信證明、綜合對賬單、外匯匯款儲戶等經常發生的中間業務提高費用,的確是個不得不引人關注的問題。

我們承認,國外的銀行的確也在一些項目上收費,而且費用不比國內低,但前提是,歐美等國的銀行都是在充分競爭的行業下生存的,在提高費用的同時,其服務必然是等值的,否則,一定會被淘汰出局。而中國銀行業務一直處於半壟斷狀態,對於普通民眾而言,其根本沒有多少選擇的餘地,四大銀行提高費用之後,其他銀行肯定乘機跟進,形成實質上的價格同盟,對於個人儲戶而言,其選擇的餘地微乎其微。在競爭不充分和服務殘缺的情況下,一窩蜂提高收費的唯一底氣就是壟斷。

不能忽略的是,本次國內銀行行動一致提高中間費用,還有一個背景就是國內實施的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使得銀行的利差收入大大降低,提高收費的目的是為了彌補利潤的下滑。以工行為例,其在2008年實現稅後利潤1112億元,一舉成為全球最盈利的銀行。但2009年其實現稅後利潤為人民幣1294億元,較2008年增長只有16.3%,相對於2008年高達35%的漲幅幾乎下滑了一半,其中的最大原因是降息等貨幣政策的實施,其利差收入大幅降低。於是,銀行就開始拚命提高中間業務收入,賣基金,保險,貸記卡,客戶的手續費也成了其保利潤的主要手段。而且,不得不指出,這次銀行上漲跨行取款費用,其針對的完全是個人客戶,民眾來存款、取款,銀行賺利差,來辦點業務你還要成倍的漲手續費,沒有壟斷,銀行哪裡會有如此的底氣。

必須指出,中國的銀行業之所以能有今天大好的局面,納稅人對其承擔改製成本是最大的理由,沒有納稅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出錢剝離數萬億的不良資產,為銀行業買單,能有今天全球一枝獨秀的輝煌嗎?在很多業務都依靠國家政策被中資行壟斷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名為商業機構,實際上具有公共產品的性質,更應該講求社會責任,對個人客戶的服務體現更多的公益性,為了銀行利潤的穩定而把增收的目標放到普通民眾的頭上,不僅不會提升其競爭力,更難逃正義的追問。

来源:新京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