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美國大學的「榮譽規則」

 2010-07-01 03:1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一位從國內來的朋友對我說,他在斯坦福大學當訪問學者時,看到課堂裡考試,居然沒有老師監考,覺得很新鮮、稀奇。我對他說,美國大學都有「榮譽規則」(H onor Code),一般學生都會遵守。

美國學校用「榮譽規則」,而不是「學生規則」、「紀律」或「懲罰條例」這一類的說法,訴諸的是學生的榮譽心,而不是害怕被懲罰。有的榮譽規則甚至是學生自己訂立的,而不是學校行政人員給他們規定的。例如,斯坦福大學的「榮譽規則」就是學生們在1921年訂立的,延用至今,一共有三條。

第一,榮譽規則是學生個人和集體的承諾:1.在考試時不幫助別人,也不接受別人幫助……完成教師打分的作業時,不接受不允許的幫助。2.自己遵守規則,並積極參與保證別人也遵守規則。

第二,教師也必須信任學生的榮譽心,做到考試時不監考,也不採取特別的、不合理的預防作弊措施,還要避免使學生有作弊動機的教學方法。

第三,教師有權利和義務設定學業要求,但必須由師生共同創造能保證學業榮譽的條件。

在大學裡,榮譽是兩方面的,一是學生自己有自尊,自覺地不作弊,不欺騙,不剽竊。誠實是一種自由的選擇,體現的是人的自由意志,而不是被動的害怕被發現,被揭露。二是教師尊重地對待學生,不把他們當賊來提防,對他們給予足夠的信任,信任他們的自由意志,相信他們能做出正確的自由選擇。

大學裡的這種榮譽觀是美國社會榮譽觀的一部分。在1755年的第一部英語字典中,就有關於榮譽的解釋,至少有兩個意思仍然與今天的榮譽觀有關:第一是指「靈魂高貴、高尚,不屑於做齷齪的事情」;第二是指「名譽」,做與身份相配之事。大學裡的榮譽觀既關係到個人的人品、道德,也關係到學生與身份相配的分內責任:真正獲得進學校追求的知識。

榮譽心雖然是個人的操守和分內職責,但卻取決於個人所處的群體環境。在大學裡,教師是群眾環境的一部分。因此,學生的「榮譽規則」還包含教師要信任學生,要公正地對待所有的學生,要避免那些容易讓學生有造假、作弊動機的評估方法,等等。當然,老師自己也必須要有榮譽心,堅守正確的道德原則,注意自己的人品行為,真實地對待學術,不造假,不欺騙。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加里特(R ickG arnett)對學生的榮譽規則有不少親身體會,他在《大學榮譽規則起作用嗎?》一文中特別強調,教師必須充分信任學生。學生課堂考試,教師不監考,使老師免除了警察抓小偷的那種工作:「這使我不需要去做那種破壞信任、令人不愉快的監督工作。我只需要發出考卷,然後離開課堂,到附近等著考試的結束就可以了。」

實行榮譽規則的條件是公正、切實的執行,要是學生覺得規則只是紙上規定,或者執行得時松時緊,因人而異,那麼學生就會對規則的公正性失去信任,「他們就會對破壞規則的行為不再反感,而規則,不管是否與榮譽有關,也就蕩然無存。」

和所有的道德文化環境一樣,學校的榮譽規則環境是很脆弱的,必須不斷小心呵護。榮譽規則幾乎每個學校都有,但能否真正起作用,實際上是有差別的。

這種建立在自由、信任、公正之上的榮譽觀,其實在社會中也是同樣適用的。道德行為是自由的選擇,只有在可能造假的時候而偏偏不造假,那才是一種道德的選擇。不造假不是因為怕被發現遭懲罰,而是因為造假太齷齪,太失人格身份,這才叫有榮譽心,而不僅僅是害怕因曝光而丟臉。無論是官員,還是普通公民,榮譽感都是一種遠比法規有效的內心制約。

一個人越受信任、越受尊重,就越會有榮譽心。在商店裡,店員在店堂裡巡視,把顧客當小偷來提防,並不見得能防止商品失竊;在娛樂場所公共傳媒上監測顧客的低俗行為,並不見得就能防止這些行為在別的地方發生。嚴苛的法律造就的不是純潔的善民,而是並不純潔的刁民。榮譽心本身就是一種在意別人會怎麼看待,反正得不到別人的信任和尊重,自暴自棄又有什麼不可以的?

来源:新浪論壇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