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生工程涉圖利官員惹民怨

中共南京市委、市政府今年起實施眾多「民生工程」,但民眾罵聲連連,許多專家和市民批評官員是以「民生」為名滿足自身利益。

南京今年初公布「關於進一步加強民生工作的意見」的「1號文件」,詳細列出今年實施的眾多「民生工程」。

香港大公報報導,「1號文件」中有不少「民生工程」都是當前南京的爭議點,包括南京長江隧道、地鐵二號線及東延線、一號南延線、車輛通行費年次票制改革、城市支路網改造和城市幹道整治出新、黃標車區域限行措施等。

例如,號稱「萬里長江第一隧」的南京長江隧道從5月28日通車以來,因為規劃設計及收費原因,車流量遠低於預期,市民譏為「南京長江睡道」,官方原本宣稱將大幅改善「過江難」的目標已告吹。

幽默的南京市民將爭議事件改編成詩詞歌賦,調侃和質疑官方執政能力。有市民根據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改編成「沁園春.年票制」:「年票醞釀,隧道仍封,民意雪飄。看長江內外,口水莽莽;石城上下,頓失滔滔。捆綁收費,扒路炸橋,欲與東京試比高。須三年,看堵城風彩,分外妖嬈。過渡官位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武龍宏民,略輸政採;裕輝維高,稍遜風騷。一代戰將,首任市長,橋頭無語把頭撓。俱往矣,數折騰人物,還看今朝。」

還有市民仿李白名詩寫成「行路難」:「挖路工程開拉鏈,反覆折騰直為錢。百姓出門即遇堵,到處工地心茫然。欲躲沙塵灰洗臉,剛想呼吸卻吸塵。更苦幾天不下雨,一路黃塵一路顛。行路難,行路難,綠蔭道,今何在?何時盡升大小官,換得南京不折騰。」

另一詩歌則是:「小鎮人民真辛苦,每天回家一身土;上班經常把車堵,政府何時能做主;速度如飛渣土車,搖搖欲墜小三輪;小摩小擦經常有,走在路上我發抖;地鐵路過不設站,全鎮人民把氣嘆;生個孩子入學難,生個小病就醫難;下班回家買菜難,進城逛街坐車難;道路改造拆遷難,原因還在資金難;麒麟賣地錢哪去?誰能說出明細來;東郊民生要不要?政府關注是王道。」令人捧腹之餘也夾雜些許心酸。

針對南京市民的抱怨,南京市委宣傳部官員說,每天都會蒐集輿情向主要領導匯報,但主要領導認為,上述爭議工程都是為改善民生而建。

南京市長季建業對媒體表示,這些工程都是「為老百姓做好事」,並堅持認為「反對的只是個別人士」。

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龐紹堂指出,「民生工程」不斷遭受質疑,折射出這些「民生工程」並非民眾需求,而是官員需求,官員透過名義上的公共物品撈政績、樹形象,在背後受益。

他認為,應該變革現行的財政體制和幹部考核機制,官員財政體制改為公共財政體制,使官員不能任意支配財政,還應在人大機關設專業人員,對黨委和政府進行嚴格、有效的專業化監督。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