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南京民生工程涉图利官员惹民怨

 2010-06-24 14:3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中共南京市委、市政府今年起实施众多“民生工程”,但民众骂声连连,许多专家和市民批评官员是以“民生”为名满足自身利益。

南京今年初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的意见”的“1号文件”,详细列出今年实施的众多“民生工程”。

香港大公报报导,“1号文件”中有不少“民生工程”都是当前南京的争议点,包括南京长江隧道、地铁二号线及东延线、一号南延线、车辆通行费年次票制改革、城市支路网改造和城市干道整治出新、黄标车区域限行措施等。

例如,号称“万里长江第一隧”的南京长江隧道从5月28日通车以来,因为规划设计及收费原因,车流量远低于预期,市民讥为“南京长江睡道”,官方原本宣称将大幅改善“过江难”的目标已告吹。

幽默的南京市民将争议事件改编成诗词歌赋,调侃和质疑官方执政能力。有市民根据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改编成“沁园春.年票制”:“年票酝酿,隧道仍封,民意雪飘。看长江内外,口水莽莽;石城上下,顿失滔滔。捆绑收费,扒路炸桥,欲与东京试比高。须三年,看堵城风彩,分外妖娆。过渡官位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武龙宏民,略输政采;裕辉维高,稍逊风骚。一代战将,首任市长,桥头无语把头挠。俱往矣,数折腾人物,还看今朝。”

还有市民仿李白名诗写成“行路难”:“挖路工程开拉链,反覆折腾直为钱。百姓出门即遇堵,到处工地心茫然。欲躲沙尘灰洗脸,刚想呼吸却吸尘。更苦几天不下雨,一路黄尘一路颠。行路难,行路难,绿荫道,今何在?何时尽升大小官,换得南京不折腾。”

另一诗歌则是:“小镇人民真辛苦,每天回家一身土;上班经常把车堵,政府何时能做主;速度如飞渣土车,摇摇欲坠小三轮;小摩小擦经常有,走在路上我发抖;地铁路过不设站,全镇人民把气叹;生个孩子入学难,生个小病就医难;下班回家买菜难,进城逛街坐车难;道路改造拆迁难,原因还在资金难;麒麟卖地钱哪去?谁能说出明细来;东郊民生要不要?政府关注是王道。”令人捧腹之余也夹杂些许心酸。

针对南京市民的抱怨,南京市委宣传部官员说,每天都会搜集舆情向主要领导汇报,但主要领导认为,上述争议工程都是为改善民生而建。

南京市长季建业对媒体表示,这些工程都是“为老百姓做好事”,并坚持认为“反对的只是个别人士”。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庞绍堂指出,“民生工程”不断遭受质疑,折射出这些“民生工程”并非民众需求,而是官员需求,官员透过名义上的公共物品捞政绩、树形象,在背后受益。

他认为,应该变革现行的财政体制和干部考核机制,官员财政体制改为公共财政体制,使官员不能任意支配财政,还应在人大机关设专业人员,对党委和政府进行严格、有效的专业化监督。
 

来源:中央社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