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復旦校長稱大學精神虛脫,才子加流氓貽害社會

 2010-06-23 04:1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在很多中國高校多年來一直發誓要躋身世界一流大學的背景下,英國職業與教育調查公司QS最近公布了「2010亞洲大學前200名」排行榜,北京大學和清華 大學連亞洲前10名都沒進。中國高校離世界一流大學有多遠?復旦105週年校慶前夕,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了楊玉良校長。

校園鼓樂齊鳴鬧哄哄建不了世界一流大學

記者(以下簡稱記):早在1993年7月的幹部會議上,清華大學就提出到2011年建校100年之際,爭取把清華大學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具有中國特色 的社會主義大學。而此後,清華大學又公布了具體的時間表,即2011年力爭躋身於世界一流大學行列,2020年努力在總體上建成世界一流大學。

北京大學也在1998年就宣布用17年時間,即在2015年把北京大學建設為世界一流大學;2004年,北京大學主動為這一「計畫」延期,認為需要更長時間,但同時表示,肯定有一批優秀學科會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有了兩位「老大哥」帶頭,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大學「創世界一流」運動風生水起,中國大學集體陷入「創一流」的焦躁狀態。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楊玉良(以下簡稱楊):我經常提到兩點差距:一是在大學精神上的,包括教授、學生的精神素養;二是我們的高等教育體制,說到底還是辦學自主權不夠。

一個世界一流強國,不可能沒有世界一流的大學。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學,應該是全世界優秀青年學者們的聚集地;凡是在這裡學習的人,都會把這裡當做他一輩子 的精神家園。要達到這些非常不容易,大學的精神、品位必須非常高。所以,我反對任何形式的在學校中莫名其妙地鬧哄哄,鼓樂齊鳴,因為這會降低學校的高雅 性。高雅不是培養精神貴族,而是要培養精神境界高的學生和教職員工,心中不僅裝著民族,而且裝著全人類的問題,如氣候問題、環境問題、核武器問題等等。

大學出現精神虛脫國家民族的精神脊樑骨不能沒

記:我們的大學精神缺失是什麼原因?

楊:現在大學精神有點迷失,出現了一種相對來說比較廣泛的精神虛脫。作為全社會來講,包括大學,功利主義盛行。具體到老百姓,就是嫌貧愛富。

大學應率先回歸到大學本身的高尚上去,尤其是在精神層面上。

老說改革,堅持和回歸與改革的差別在哪裡?

現在的改革和國際接軌比較多,雖然這也重要,但對大學來說,任何一個國家、民族的大學都是這個國家、民族的精神脊樑骨。大學的精神不能虛脫。大學教師必須真正崇尚學術崇尚真理,對國家、民族包括整個人類要有非常強烈的責任。大學一虛脫,這些就都沒了。

功利主義體現在教師身上,就是教學上教會你考試,人才培養上只要你能找到工作就可以;學生也是這樣,選擇的專業不是根據自己的興趣,而是根據自己出來能否當大官,賺大錢;教授的功利主義,就是奔著SCI和課題項目,忘了做學問才是他們一切的出發點。

所以我明確贊成魯迅對「才子加流氓」的批判,另外一個就是「才子加帝王氣」。這些會貽害科學、貽害社會。南開大學原校長毋國光曾說,辦大學最重要的就是辦一個氛圍,讓社會看起來,你真的是一個純潔的學術殿堂。

如果連大學裡都有貪污受賄、權色交易,那社會還有什麼信任可言?

大學過分趕時髦 成為就業服務站

記:功利就擺在眼前,學生要就業,老師也有職稱和收入的壓力,如何解決這些矛盾?

楊:現在我們學術至上的精神堅持得不夠。再看看當年西南聯大,那時學者也有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啊,但當時為什麼就能培養出很多優秀人才?所以說,現在缺的是精神。

作為教育來講,就業是一個結果,但不能把就業作為目的,本末不能倒置。就業不是一個學校能包攬的,就業和社會經濟發展情況有關係。經濟不好了,崗位就 少,就業可能就有問題。就業還和學生自己的選擇有關係,如果不一哄而上,我們有一個科學合理的高等教育架構,就業也會得到改善。

當精神虛脫後,大學就開始過分地趕時髦,成為服務站。

大學一定要注重自己的傳統。世界一流的大學表面上看起來都顯得很保守,劍橋、牛津、耶魯都是以保守著稱的。

所以,大學教育不能純粹為了就業。學校教得好不好,學科布局合理不合理,招生太多或太少,社會經濟情況如何,企業的用人理念,學生的選擇和就業觀念…… 一系列的因素決定了就業的情況。社會上現在有種不良傾向,把就業都怪罪於學校,這是不對的,學校只是負責各環節中的一部分。高校不能像農民,今年大蒜好賣 就種大蒜。

我反對現在大學從邊緣移向中心的觀點。大學不是邊緣也不是中心,它有自己的位置。

中國不出大師是因為缺少為學術而學術的人

記:您認為理想的大學的使命是什麼?

楊:現在學術也被異化了,學術直接成為了盈利手段。有一個表現就是辦些低層次的班。應該有一批人為了學術而學術,但現在這樣的人很少。如果大學裡的教師 也沒有這樣的人,就有問題了。知識份子的特點,應該是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所以說,學術是有使命的,每一個從事學科基礎研究的人都是在為這個學科的發展盡 自己的力量。所謂的「錢學森之問」,不出大師,實際上就是缺少為學術而學術的人。

社會責任是大學存在的相當重要的價值。當社會出現失範的時候,大學的學者應當站出來,寫文章說話,發警世之言,告訴你為什麼會這樣,解決之道在哪裡。大學的學者不應做破壞性的講話,而是做建設性的講話。

當社會出現各種問題,國家處在轉型時期時,學者們應當研究清楚,我們該往哪裡走。中國歷史上,包括「五四」、「兩彈一星」,都是學者在關鍵時刻作的貢 獻。我們的肩上承擔著民族文化的積澱、傳承和發展,對世界優秀文化吸收的責任。只有大學有如此綜合的功能。大學如果有所失範的話,那麼對國家的毒害性就非 常大。所以我真誠希望所有大學的領導,包括國家的領導人看到這一點,否則過分功利化的傾向會把大學引向歧途。

當前來講,回歸和堅守, 比改革更重要,回到大學應該擔負的使命,回到大學應有的狀態。大學擔負著培養一代代精英的責任,像北大、清華、復旦這些學校培養的人以後的素養怎麼樣,決 定著國家的走向。對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來講,這批人的素養甚至決定著世界的安寧。所以二戰之前,英國的哲學家羅素表示擔心,發現德國、日本的法西斯教育特別 危險,果然這代人出來以後世界不能安寧。

記:回歸到大學應該擔負的使命,有什麼具體的做法?

楊:首先要廢除荒唐地對一個人、一個學校進行評價所謂的定量指標,比如SCI。哈佛大學羅爾斯教授,15年不發表任何文章,一直琢磨他的《正義論》,現在這本書成為了經典著 作。但他講課非常認真,當他講完一學期的課後向大家告別,學生們不約而同地起立鼓掌。他已經離開教室很遠,學生還在鼓掌,為他的學術精神而鼓掌。有在場的 中國學生問,你們要鼓到什麼時候?他們回答,要這個教授在很遠的地方仍然能聽到掌聲。

我們有沒有這種精神?我們的這種評價指標就有點像改革開放初期分房子一樣,算分,一篇SCI多少分,這樣的評價怎麼能培養出真正的學術大家來?復旦正嘗試用更科學的評價方法,比如,一個院系搞得好不好由國際專家來評估。

有深厚的中國文化功底對世界文化瞭解寬容是領袖的資質

記:20年後中國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楊:復旦為什麼要進行通識教育?因為20年後中國不得不扮演負責任的強國、大國角色。要有這麼一批人擔負起這樣的責任。按照現在的人才培養成長規律,35歲~45歲是極其關鍵的,這些人現在正在校園裡學習。這些人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素質?

第一,全球視野,非常開放的心態。不要像美國的政治家一樣,覺得美國是最好的。如果你不聽我的話,我派個軍隊打掉你。不要忘了,這個世界存在不同的文 化、不同的歷史,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一套東西。這個世界如果只存在一種文化、一種價值觀的話,就是世界末日。因為文化也像基因一樣,需要雜交後產生新的文 化,不能太狹隘。

第二,要對本專業有深入的理解,否則你只是一個誇誇其談的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沒有一批學術大師是不行的。

第三,他們的倫理道德標準怎麼樣?貪婪的美國金融家在華爾街折騰,使全世界遭殃。你要培養這樣的人嗎?

第四,有適當的口才和良好的文字表達能力。不管與哪個民族、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不管從事任何專業,都需要溝通能力。

第五,對自然和人文必須有批判性的理解。不要以為科學家就不需要人文素養,那只是一個科學工匠,成不了學術界的領袖。學術領袖必須是一個人格上非常完整的人。一流的科學家都有深厚的哲學素養,甚至連哲學家都為之驚嘆。

所以,要澄清幾個概念。通識教育是一個理念,不是和專業教育對立的。在這個理念下,專業課程、專業基礎教育和應用類學校的專業課程有什麼差別?我們會更加強調這門學科的智慧,強調基本學術思想、方法和學術史,而不是僅僅教你考試、解題的技巧。

有深厚的中國文化功底,對世界文化的瞭解、容忍和寬容,又有專業基礎,這樣的人在今後的各種領域裡面,才能成為領袖。我們通識教育還沒有完全達到這個要求,所以我們正在改進。

大學校長不光是找錢的

記:回到您的身份上,有人說國外的大學校長都是去找錢的,您認為大學校長的使命是什麼?

楊:社會上流行一句話,大學校長一是找錢,一是找人。這是一個誤解。找人的話也是本學科的人先去找,找錢當然也要找,但不是校長的根本任務。我總結了一下,大學校長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當社會出現失範的時候,大學校長和他的教授要出來發警示之言。

  第二,大學校長是社會道德的楷模,自己不能失範、失德。

  第三,大學校長是大學使命和傳統理念的守衛者,包括新的傳統的創造者,是一所大學精神的代表。

  第四,大學校長是這所學校學科宏觀布局的總設計師,具體如何辦好一個學科則是該學科的教授與專家的事。

  記:按照您說的標準,給自己打多少分?

楊:最多65分~70分,我在不斷地努力。所以說,一個大學校長,第一,一定要有足夠的時間來閱讀,因為世界上是沒有大學校長這個專業的;第二,要有足 夠的時間去寫作;第三,必須要給自己有冷靜思考的時間;第四,必須是全校教職工的校長,不是新聞媒體的校長,也不是上級官員的校長。

大學能改變社會現實嗎

記:中國的中小學教育多以應試為主,到了大學之後,4年內是否很難把已經接受了十幾年的應試教育理念改過來了?

楊:對。這給我們造成了困難,但是不能因為困難就隨波逐流。只要我們堅守大學使命,不是說把它改變過來,至少有所改進。而且堅持幾代人的話,就會不一樣。所以,大學要保證一定的保守性,否則如果老是受世風的裹脅、濁浪的席捲,那麼大學在起到民族精神的中流砥柱這方面的作用就沒有了。大學的領導都要明白 這一點。如果連我們都不堅守的話,問題就比較大了。反覆地強調,不斷地堅持,多年後就會看出效果,我們得有這個理想和信念。

来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