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喉舌央視,近些年有一個爆遍大陸的《百家講壇》欄目,主講的人據說不是精英,就是專家,筆者有一日心血來潮,也打開這個節目準備聆聽一番,受些教育,不料畫面上主講的女教授,正在那裡大講特講唐太宗與隋煬帝的登基醜聞,因為這女教授在講唐太宗與隋煬帝的登基時,即沒有講登基前的因也沒講登基之後的果,對不懂歷史的觀眾來講,是過了一回故事癮,而作為在一個普及歷史知識的講壇上,特別又是出自一個堂堂的教授之口,那就真有篡改歷史和誤導觀眾的嫌疑了!
其實說起來,把唐太宗和隋煬帝做對比實在是有辱唐太宗的英名,因為唐太宗李世民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明君」,是他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大唐盛世。而隋煬帝楊廣的行為則正好和唐太宗相反,是一個十足的昏君和暴君,他在短短的十四年裡把一個本來非常富庶的隋王朝葬送在自己的手裡。不過這些後世人們耳聞目睹的事先往一邊放一放,咱也來一回讓史實說話,就上面那位大牌女教授口中說的「兩人的登基都是不光彩的」事,來追根求源地論證一回。
為了釐清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從兩人在登基之前的經歷入手,對比這兩個發生在一千多年前的歷史事件的原委。
一、唐太宗李世民與隋煬帝楊廣的軍功對比
1、李世民——參與晉起兵的謀劃和決策,奪取長安和統一全國的功臣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宗李淵的次子,唐王朝的第二代皇帝。大業十三年(617)五月,李世民協助父親李淵除掉了隋煬帝派來監視他們的親信,在晉陽起兵。七月,李淵親率大軍三萬從太原出發進軍靈石縣,在賈胡堡安營紮寨。時隋武牙郎將宋老生屯兵霍邑(今山西霍縣)阻擋李淵前進。適逢霖雨連綿,、餉糧不給,又流言突厥劉武周聯合欲乘虛襲擊太原。李淵欲採取大將軍府長史司馬裴寂的建議,先還師太原,再待機以圖後舉。時任右將領大都督的李世民則認為:突厥並未構成對太原的威脅,因此應先入咸陽,以號天下,若遇到小的挫折就班師,不僅有挫士氣,而且難成大舉。李淵最後採納了李世民的建議,武力平定了霍邑,又連取臨汾和絳都(今山西絳縣)。這時的李世民尚不滿十九歲。
九月,李淵率軍圍攻河東,隋驍騎大將軍屈突通堅守河東不出,李淵命攻城,不克。裴寂主張以重兵攻克河東,殲滅屈突通,以絕後患。李世民則認為兵貴神速,應避實就虛,直入關中。李淵左右權衡,決定兵分兩路,由李世民率軍入關,直取長安,同時以相當的兵力對付屈突通。
十月,李淵至霸上,與李世民、李建成軍會師,共20餘萬。京師留守刑部尚書衛文升,右翊衛將軍陰世師,京兆郡丞滑儀,挾代王楊侑守城以拒李淵。李淵遣使城下,諭以匡復之意,再三不報,拒守俞固。李淵乃命建成、世民四面同時攻城,長安守軍見大軍壓境,頃刻瓦解,隋朝的都城被李淵攻陷,河東屈突通也就不攻自滅了。
從以上史料可見,在李淵從晉陽起兵到建立李唐政權的過程中,李世民不但是李淵的主將,而且在幾個關鍵時刻為李淵出謀劃策,起到了戰略決策的作用,為李淵迅速奪取政權建立了無可替代的功勛。
唐王朝建立後,李世民被封為秦王,他的哥哥建成以嫡長子身份被立為皇太子,弟弟元吉(603—626)被立為齊王,當時擺在李氏父子面前首要任務是削平群雄統一中國。但是,李淵稱帝后不便再挂帥親征,皇太子建成也需要留存京城協助父皇處理政務。因此,指揮和領導統一戰爭的重任就自然落在了秦王李世民的身上。這時的李世民年僅22歲,毅然挑起了這副重擔,統帥千軍萬馬開創了他歷時四年多的艱苦卓絕的統一戰爭生涯,先後消滅了佔有隴西(今甘肅隴西)、西平(今青海樂都)、天水(今甘肅天水)的薛氏父子、盤踞在代北的軍閥劉武周、盤踞河南的王世充、盤踞在河北的竇建德等強大的軍閥勢力和農民軍,為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成為李唐王朝中無與倫比的特殊功臣。
李世民不但驍勇善戰,也善於收羅和使用人才,因此在他周圍聚集了一大批智勇雙全的謀臣和猛將。武德四年(621)七月,李世民從關東前線返回長安時,跟隨他進京的就有尉遲敬德,公孫武達秦叔寶程咬金李世勛等於25員大將,鐵騎萬匹,甲士如流,在朝野上下轟動一時,而這些人中,有的曾是敵軍的將領。這一年冬天,李世民因軍功被封為天策上將,地位在諸王之上,他不但掌握著大量的軍隊,還擔任尚書令,位居宰相之職。至此,李世民的軍事權力和政治地位已經達到了最高峰。
2、隋煬帝——少從軍旅,南平陳朝,北御突厥,坐享其成。
隋煬帝楊廣是隋文帝楊堅的第二個兒子,當隋文帝還是北周大臣時,就因父功被封為雁門郡公,開皇元年(581)封為晉王,並擔任并州(治今山西太原市)總管,這時楊廣才13歲。次年又任武衛大將軍上柱國河北道行臺尚書今。一個13歲的少年是擔任不了如此重任的,所以,隋文帝精選了朝中正直有才望的大臣來輔佐他。
隋文帝楊堅於開皇八年(588)大舉攻陳,以晉王楊廣為尚書令(相當於總指揮),命他與秦王楊俊、清河公楊素為行軍元帥,這一年,楊廣二十歲。隋軍東起滄海,西至巴蜀,共投入兵力51.8萬皆受晉王節度,第二年春,滅掉了陳朝。這次滅陳,楊廣雖然擔任了最高統帥,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坐享其成的。實際指揮部署的是元帥長史高熲,親率三軍攻破陳都建康的是賀若弼、韓擒虎。沿江東下,掃陳殘餘勢力的是大將楊素。
開皇十年(590),江南士族高智慧等人起兵作亂,文帝調楊廣為揚州總管,鎮江都(今江蘇揚州市)。
開皇二十年(600),突厥達頭可汗進犯北方邊境,文帝命楊廣與楊素、史萬歲、漢王楊諒分道出擊。這一役,以楊廣接受部下建議,在泉水上游置毒,西突厥人畜飲者皆死,於是退走。
和隋朝的諸多功臣相比,楊廣的戰功算不上出類拔萃,與李世民就更無法相提並論了,但在楊堅的諸皇子中,還算得上是一個佼佼者。
二、同是奪嫡登基,性質大不相同
1、驚心動魄的「玄武門之變」
如上文所述,李世民顯赫的軍事地位和政治地位,引起了他的哥哥太子建成的妒忌,同時也使他感受到了嚴重的威脅,為了維護自己的皇位繼承權,他大力收羅人馬,擴充自己的勢力,同時還把弟弟齊王李元吉拉入自己的東宮集團,倆人合謀對付李世民,幾次施毒計食物中放毒、刺殺等等一系列陰謀未遂。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李世民在忍無可忍中,在武將尉遲敬德、侯君集和謀臣長孫無忌、杜如晦、房玄齡等人的協助下,在宮城北門玄武門設下伏兵,乘太子及齊王元吉入朝之際,將他們殺死,史稱「玄武門之變」。
關於「玄武門之變」,史書《舊唐書》和《新唐書》都有記載,而《資治通鑒》記載的更為詳細一些。其要點主要有:
(1)齊王元吉曾勸太子建成除掉秦王世民,兩人多次合謀陷害秦王,特別是建成預謀用毒酒害死世民而未能得逞;
(2)武德九年(626)夏,突厥犯邊,李建成向李淵推薦齊王李元吉為出征元帥,想藉此把秦王府的精兵和驍將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秦叔寶等移到自己手中,然後除掉秦王;
(3)李世民得知了李建成的陰謀,與大臣長孫無忌等商定,決定先發制人。六月三日李世民密告太子、齊王淫亂後宮,李淵決定次日鞠問;
(4)六月四日,李世民在玄武門設下伏兵,當太子、齊王途經玄武門時,將兩人殺死。
2、陰謀奪嫡,矯詔登基
楊勇是楊堅的長子,幼時頗得父母喜愛,楊堅在做隋王時便被立為世子,後來確立為太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楊勇越來越迷戀聲色犬馬,在父母面前逐步失寵。楊廣本來就是一個善於耍陰謀權術的人,為了奪得太子地位,他一方面討皇帝老子的歡心,一方面籠絡自己的親信黨羽。他鼓動當朝箸名大將楊素廣造輿論,誹謗太子,脅迫姬威上書密告楊勇不軌,開皇二十年(600),楊勇被廢,楊廣終於如願以償,被立為太子,取得了皇位的繼承權。
仁壽四年(604)文帝臥病不起,這時的楊廣已急不可待,寫信給楊素問如何處理後事,楊素的回信被錯送給了文帝,文帝看後非常生氣。文帝寵幸的宣華夫人陳氏入侍,楊廣見了不由得慾火燒身,獸性大發,企圖逼姦她,文帝得知大怒,急招長子楊勇。
在這關鍵時刻,眼看楊廣到手的皇位就要告吹。但楊廣的心腹已經佈滿內外,得知這一消息,便派親信張衡進宮把楊堅的人全部趕出去。同一天,楊堅死,享年64歲。對楊堅的死因,史書都沒有明確的交待,有的說是被「拉死」(《中國皇帝全傳》),有的說是張衡對重病中的楊堅做了手腳(《中國古代秘史》)而死,後世多推斷是被楊廣所殺,也是基於上述兩件事的暗示。
隋文帝死後,楊廣並沒有立即發喪,而是按照心腹大將楊素的計謀,先以矯詔繼皇帝位,而後才宣布皇帝駕崩。
結語
從上述史實可知,雖然唐太宗李世民與楊廣隋煬帝楊廣都有殺兄奪嫡登基的相似之處,但兩者性質完全不同。秦王李世民刺殺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完全是出於無奈,如果他不採取先發制人的果斷措施,日後很可能會被李建成和李元吉謀害致死。隨後李世民被封為太子及後來的登基做皇帝,不管是被迫,還是處於其他什麼原因,都是李淵同意的,同時,鑒於李世民的赫赫軍功,他登基也是眾望之所歸。而楊廣先是通過陰謀手段取得太子位,又以謀害父皇、假傳聖旨的非常手段登上皇帝寶座,他的登基才是不光彩的。如此說來,將兩人的登基混為一談,一概說成是不光彩的觀點顯然是嚴重的誤導觀眾。
根據《中國皇帝全傳》整理
參考書目:
《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中國古代秘史》
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日
http://bbs.secretchina.com/viewtopic.php?f=48&t=7849
- 關鍵字搜索:
- 淺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