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三峽大壩面臨嚴峻問題

近日,一位長期居住在中國的英國退休外交官提姆-克拉德在《每日電訊報》發表文章,披露中國三峽大壩面臨嚴峻問題的消息:稱三峽大壩開始出現裂縫,大壩至重慶間庫區出現山體滑坡,加上生態惡化、水藻大量累積, 已經確定有近萬處危險點, 有30萬人受波及需要遷移。克拉德指出在中國大陸即使網路被嚴格封鎖, 也沒有擋住這個消息的泄露。

科拉德在文章中說,三峽大壩是中共前總理李鵬特別傾心的項目,工程上馬的政治動機不亞於經濟效益的考慮,工程建設甚至在沒有經過中國標準的論證後強行通過並匆匆上馬,隨即導致了140萬庫區人口的大遷移。按照目前沿江庫區的生態破壞程度看, 估計未來還將有30萬人背井離鄉,而大量歷史遺蹟遭滅頂之災更不在話下。

有關三峽大壩利與弊的爭執一直就沒有間斷過。科拉德在文章中引用了多位專家學者對中國三峽大壩所面臨嚴峻問題的觀點和看法。

中國長江專家、四川地礦局區域地質調查隊工程師範曉表示,目前官方確認的危險點應該在5、6千處以上。他介紹說:「所謂的危險點主要是指地質災害,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的潛在發生區。」

範曉認為三峽工程建設肯定是弊大於利,而且無論是地質災害,還是生態環境,有些代價很難現在估計出來。他說:「除了地質災害,還有就是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在沒有三峽大壩之前,長江的水流動相對較快,它是有一定的自我淨化能力的。建了水庫以後,它的流速變緩,導致它很多污染物在水中不斷地累積。水庫兩旁有許多支流匯入長江,這些支流的下游出現水質的惡化。許多地方的水質現在已經屬於最差的。由於水質變壞,出現大量水藻的繁殖,而且從2003年到現在呈惡化趨勢。還有就是大壩修建以後對水生生物,其中主要是魚類的直接影響也是很大的。」

範曉還強調說與三峽工程建設有關的遷移問題可能後果更嚴重。因為水庫蓄水以後淹沒的整個地區都是河谷地區,是當地經濟最富足的地方。而庫區人口遷移帶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貧困化,所以帶來需要後續解決的社會問題。

三峽問題研究專家、大自然保護協會前董事長大衛.哈里森認為三峽問題是中共政府明知故犯的錯誤,因為事先環境評估時完全預料到三峽水庫對生態系統的巨大影響,這是中共政府做出的選擇。

哈里森認為三峽工程建設的環境影響已經形成,並在繼續擴大。比如,水庫的淨水功能不但影響魚類的遷徙與生存,還可能改變下游河道的形態,讓河床變窄,首當其衝的就是洞庭湖可能出現水位下降,原有蓄水功能被破壞,這對幾個省的沿江生態都會造成嚴重影響。

住在北京的戴晴女士長期以來一直關注著三峽工程。她表示,三峽項目官員想盡辦法,藉著搬遷和安置從中牟利,把本來應該用於安置民眾的補償轉到當地官員手中控制使用。

以敢講真話、仗義執言而在學界獨樹一幟、被稱為中國水利界良心的已故清華大學水利系教授、知名水利工程專家黃萬里,曾孤軍論戰興建黃河三門峽水電站的弊端,並因此被打成右派22年,但是事實證明黃萬里的結論是對的:三門峽水利工程成為了水害工程。黃萬里還曾6次上書國家領導人反對在長江上興建三峽大壩,他預言三峽大壩終將被炸掉。

克拉德認為, 像中國這樣一個具有十幾億人口的大國, 容不得施政綱領被感情用事, 面對三峽工程這麼一項宏偉而深遠的水利工程, 政府絕對需要精算其利弊得失。根據目前的中國官方資料顯示, 三峽工程的弊端比想像中的還要糟。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