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在繪畫史上,成為魏晉南北朝過渡到唐代的一座橋樑,其繪畫藝術,主要為皇家貴族宮廷審美以及敬神所用。繪畫體裁有寺壁畫、卷軸畫,描繪的對象既有山水景物,也有人物故事,畫風上多趨於富麗。流傳下來的作品中,以展子虔的《游春圖》最富盛名,它是中國山水畫發展史中有跡可考的最早的一件作品,從中可知,山水畫的發展此時已結束了「人大於山,水不容泛」的稚拙階段,從而進入了「青綠重彩、工細巧整」的新時期。
唐代,是五千年中華神傳文明中的最輝煌時期。伴隨著文學、詩歌、音樂、舞蹈、雕塑、書法等各種藝術的發展高潮,繪畫也進入到一個繁榮昌盛的階段。此時的繪畫已有了人物、山水、花鳥、鬼神、鞍馬、屋宇等分科,而且風格多樣,有吳道子的疏體、李思訓的密體、王維的疏密相間體。整體畫風雄偉壯健。較為突出的畫家有閻立本、李思訓、吳道子、王維、曹霸、韓干、張萱、周昉、邊鸞等等,他們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流傳下來的作品,如《歷代帝王圖》、《步輦圖》、《江帆樓閣圖》、《送子天王圖》、《雪溪圖》、《五牛圖》、《虢國夫人游春圖》、《簪花仕女圖》等,均成為千古佳作。不但對後世,而且對東方各國,都有極為深遠的影響。
唐朝的繪畫在歷史上之所以光輝燦爛,最重要的一點,在於當時的畫家能夠面向現實。他們的取材,不但觸及當時重大的社會政治事件,而且注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種活動。雖然描會的對象,只限於皇公大族,富貴人家,但對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都能刻畫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對於自然山水的描寫,產生的青綠、水墨二種不同風格,體現出畫家藝術思路的廣闊和表現手法的豐富。
唐代的繪畫,與同時代的文學藝術(詩歌、音樂、書法、舞蹈)交流甚密,如吳道子觀裴將軍舞劍後,作畫「有若神助」,張旭觀公孫九娘舞劍器而草書甚是長進,詩人李白、杜甫、顧況、白居易寫了不少論畫詩,而畫家王維則「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種密切的相互影響與交流,是唐代繪畫之所以出現高峰的又一重要原因。
五代、兩宋的繪畫,絢麗多彩。它繼承了繼承了唐代豐富的傳統,竭力創造,出現了大步邁進的氣象。尤其是兩宋繪畫的蓬勃發展,成為中國繪畫史上的鼎盛時期。
五代的繪畫,在唐代至北宋中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當時的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都作為獨立的畫科而逐漸壯大。花鳥畫中產生了以黃荃為代表的設色濃艷和以徐熙為代表的水墨淡彩兩大風格,世稱「黃家富貴,徐熙野逸」。人物畫中,周文矩的《重屏會棋圖》和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堪稱典範,作品中,對人物的刻畫已不是一般泛泛的描繪,而是著重內心世界的表現,從而加深了思想深度的表達。山水畫中,荊浩、關仝強調師法造化、「搜妙創真」,通過「遠取其勢,近取其質」的表現方法,開創了大氣磅礡的「全景山水」。其成就,對後世山水畫的發展均產生較大的影響。
兩宋,為中國繪畫史上的鼎盛時期,為宮廷服務的院體畫和文人大夫藉以抒情遣興的文人畫都有很大發展。在題材方面,盛行山水畫和花鳥畫。院體畫講究法度、強調形似,文人畫則重傳神、抒情和寫趣。由於畫院畫家來自四方,並重寫生,保持了留心現實事物的變化作為繪畫表現根據的良好風氣,所以一直是推動兩宋繪畫發展的主流。繪畫發展到宋代,出現了很多水平很高的典範作品,如《朝元仙杖圖》、《錢塘觀潮圖》、《水墨枇杷小鳥》、《五馬圖》、《維摩詰圖》、《清明上河圖》、《潑墨仙人》、《瀟湘圖》、《秋山問道圖》、《夏山圖》、《踏歌圖》、《長江萬里圖》、《江山秋色圖》、《果熟來禽圖》、《荷花》、《寒禽圖》等等。著名畫家有郭熙、李成、範寬、董源、巨然、易元吉、張擇端、武宗元、文同、蘇軾、李公麟、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粱楷、趙伯駒等。
繪畫藝術的繁榮,帶來了繪畫美學探討升溫,此時期的重要論述著作達20餘篇,由於當時繪畫的主要題材是山水花鳥之類,因此,論山水花鳥畫就成了繪畫美學探討的主要內容。如《聖朝名畫評》、《圖畫見聞志》、《林泉高致》、《山水純全集》、《畫梅法》、《夢溪筆談》等等。這些論著對關於寫形傳神問題、關於對現實世界的認識方法問題、關於畫家在繪畫創作中的所起的作用問題、關於表現技巧問題、關於對待古人遺產問題以及關於繪畫藝術的社會作用問題都提出了許多具體而深刻的見解,至今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待續)
http://bbs.secretchina.com/viewtopic.php?f=31&t=6932&sid=3b429617afe25f279727b2a638ae3aeb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