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大城市,外地孩子上學往往比有本地戶口的孩子難得多,貴得多。有40多萬外地兒童的北京市出臺新政策,要求中小學為外地學生建立學籍,給予他們與本地學生同等的待遇。對此,本臺記者安培邀請關注中國戶籍制度的在北京的律師程海和貴州的退休教師全林志進行討論。
記者:首先請問程海律師您對中國的戶口法和戶口歧視現象都有很多的研究,那您怎麼看北京的新政策,外地學生也不用再像以前一樣交借讀費。
程海:根據我國的法律,我國的《憲法》,還有《義務教育法》的規定呢,所有接受義務教育的小孩他們的教育是一律平等的。教育不管是如何城市,任何地方應當是一樣的。現在實際上各個地方藉口城市發展、所謂城市金融、來建學校,所以來找理由。
這些年遷移人口在前幾年要接受一筆費用,借讀費呀什麼之類的。好像從前三年開始就逐步像北京,各地也開始取消了,這政策本身我們有法律規定,這種談不上進步,只是一種在教育管理方面的依法。所謂進步一個好的東西就是原來法律上已經有了,現在搞得更好一些。
原來是大規模的、大範圍地違法,現在只是合法,它是表面上的。我們要糾正一下這個‘流動人口,外地人口’的說法,這個實際上是對遷移人口,沒有戶口的人一種叫做誣蔑的稱謂。因為本身很多人就遷移來了,買房子在這里長期的工作,只是沒有戶口而已,實際上也不流動。像我們這樣可能長期在這兒定居,也被套之為流動人口,實際上不是那麼回事。實際上是遷移人口嘛。
記者:在中國各個地方,沒有戶口的中小學生上學難,交借讀費高的問題也不是光北京的問題,各個地方都有。貴州的全老師,你們那邊怎麼樣?
全林志:我是這樣認為,原來它提了一個口號叫做: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那麼一個口號。但是過去20、30年了真沒有辦到。最兩三年他們對農民工呢,免他們的學費,這一點來說是一個進步。因為農民工他打工確實是收入比較低,再加上房租,各種費用算下來要他們交教育經費確實比較難。所以免費這個事情確實減輕了農民工子弟家長的一個負擔。
記者:那麼您剛才談到北京的政策並不是一個進步,它只是糾正過去的一個違法行為,沒有戶口的學生還有其他的問題需要解決。
程海:對。原來是嚴重的違法,現在違法的少一點了。現在有一個什麼問題呢,雖然是制定一個政策,但是低收入的這些外地戶口的人,他住在城市的邊緣地方,邊緣地方的中小學它布局比較少,較少他不可能跑到很遠比如說5公里、10公里以外去上學,這樣北京就產生了三百多的民辦學校,他們成立農民工子弟學校,三百所大概容納初步算了一下好像有30萬,一個學校大概有一千人的樣子。最近農村改遷城市叫村改區吧。村改遷成居委會,征地把很多學校都給拆了。實際上變成了它一個投資。按照公民或小孩的分布和居住建了學校。導致了實際上還有好些失學的。
記者:關於農民工子弟學校這方面全老師,你有什麼看法呢?
全林志:民工子弟學校還有非常多的問題。比如說教師達不到標準,我在一個中學代了半年的課,我發覺教室它破舊不堪,陰暗潮濕,學生的視力受到嚴重的影響,還有場地不足,沒有什麼活動場地,更沒有活動器材,還有教學設備非常缺乏,你要說對農民工子弟非常公平的話辦不到,還有很大的差距。
記者:剛才兩位談到的都是非常具體的,外地的學生和本地的學生在受教育方面的不同,能不能就近上學的問題,教室的設備問題,教室的條件問題,就是說怎麼要特別解決這樣具體的問題,是吧程海先生?
程海:它雖然有政策,但是它沒有滿足這個政策的條件。它應該根據人口,因為我們國家一方面教育投資到現在好像沒有達到4% 的法律規定的最低標準,而且職工投資在基礎義務教育方面比較少。
記者:現在就北京來講,沒有戶口的外地學生已經超過了本市有戶口的學生,那這個數量是非常大的,程海先生?
程海:不光是北京,北京新的出生嬰兒它這個本地戶口的呈下降趨勢,出生率是一個下降的。實際上反映我們國家的一個城市化,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大量的農村戶口最後都要到城市裡來定居。實際它這個戶口來阻礙別人,那不承認別人到城市裡邊,它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徵收這些新進城市的人口納了很多的稅,這個稅裡面本來有公共事業稅嘛,包括給他們的子女進行建學校、上學。
記者:最後請問貴州的全老師,您還有補充的嘛?
全林志:我們國家的教育經費,剛才老程他說了,也還沒到達4%的目標。教育經費和政府支持的比例確實讓人看到是非常寒心的。這個經費的話確實嚴重不足。你像西方一些國家它的學生不管是農村也好,城市也好,都是免費午餐,免費接送,學生在放學回家的公交車上都是高質量的。所以我們這個教育和人家還有很大的差距。
- 關鍵字搜索:
- 北京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