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清官的數字雅號

 2010-05-22 18:1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我國古代清官名垂青史,流芳千古,深受人民群眾的愛戴和敬仰。向來人們以數字綽號、稱號、雅號贈送給他們,以樸素的形式表達對這些好官、清官的敬慕和感恩之情。

半鴨知縣:清代於成龍任羅成知縣時,廉潔自律,寸禮不納,安於清貧生活。兒子從山西老家來看望他,他只有一隻咸鴨,於是就割了一半給兒子,作為兒子路上的菜,因而百姓敬稱他為「半鴨知縣」,後來他任兩江總督,赴任途中只住旅店,不住公館,在總督府,每餐只吃青菜,時人又譽之為「於青菜」。

一錢太守:後漢劉寵在會稽任太守期間,操守清正,政績卓著。他離任時,會稽老百姓為感謝他,特推選了幾位長者帶了一百錢去送他。他執意不收,在大家的苦苦哀求下,他只選了一錢留做紀念。自此,劉寵「一錢太守」的美名便傳開了。

二不尚書:範景公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書、內閣大學士等職。他在自己府門上寫了六個大字:「不受賄,不受饋。」攜帶禮品者看到這六個字便不好意思入府求見了。自此,他被人稱為「二不公明」和「二不尚書」。

三湯道臺:清湯斌曾任嶺北道道臺,三年為政,兩袖清風,每日三餐以豆腐清湯為肴,百姓因此給了他一個「三湯道臺」的美名。

四知先生:後漢楊震任東萊太守時,一日出差路過昌邑縣。到了晚上縣令王密攜十金求見楊震,悄悄說道:「天黑,無人知曉。」楊震答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被說得慚愧至極,急急攜金而歸。此事傳開後,大家稱楊震為「四知先生」。

五代清郎:袁聿修一生經歷了五個朝代,即北魏、東魏、北齊、北周、隋,他為官五十多年,始終以清貧為本,連一升米的薄禮也未收過,於是人們稱他為「五代清郎」。

八一巡撫:張伯行居官清正廉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他奉旨調任江蘇巡撫。赴任後,張伯行立即發布檄文《禁止饋送檄》,嚴禁下屬饋送錢物,以整頓當時日益盛行的貪腐之風。檄文中有「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這段名言,這就是「八一巡撫」美譽的來歷。當時康熙稱之為「天下清官第一」。

来源:重慶晚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