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壞習慣一旦養成,要戒掉並不容易。最新的《MIT Review》期刊指出,當我們持續某一行為時,在我們大腦的神經傳導中將形成新的習慣,而生活中的情境則會將深藏於腦海中的習慣誘發出來。
可別小看這些壞習慣,不經意的小習慣都可能與健康息息相關。而要想戒掉這些壞習慣,除了強大的毅力之外,環境的營造與使用的方式都是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
去除影響健康的五大壞習慣
1. 咖啡因過量
精神藥理學研究顯示,喝咖啡成癮的人沒喝咖啡時,大腦血管會擴張。這種血管的擴張會導致頭痛,並使人飽受疲憊或易怒等症狀所苦。為了舒緩這種症狀,便可能會按耐不住的又來上一杯咖啡。
然而,持續地攝取咖啡因會讓神經呈現緊繃狀態。研究咖啡因飲用的羅素.凱斯特(Russell Keast)博士表示,「每天攝取高含量的咖啡因,會增加手的不穩定度和焦慮感。」
對策: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查克.瑞斯(Chad Reissig)博士建議,連續幾天寫下您所喝的和所吃的任何一樣食品,確認咖啡因的來源,像是汽水、咖啡或茶等任何飲料,都可能是含咖啡因的凶手,總合一下咖啡因的總含量。瑞斯博士說,「參雜一些低咖啡因的咖啡,並每天減少約百分之十的咖啡因攝取,直到您對咖啡的慾望降低為止。」
2. 大聲聽耳機
使用耳機聽音樂,當音量超過耳朵的負荷一段時間之後,耳朵就會習慣這樣大聲的音量。聽力學博士羅勃.菲費爾(Robert Fifer)說,「不知不覺中,耳朵所習慣的音量很可能越來越大。」
長期將耳膜暴露在大聲的音量之下,會導致永久的聽力損傷,因為我們的耳朵缺少對噪音自我防禦的機制。當音量大於120分貝的時候耳朵才會覺得疼痛,然而,那時聽力早已損傷了。菲費爾表示,「這是因為處理聲音的內耳細胞,由於要克服音量的攻擊所造成的過度操勞。最後,這些內耳細胞會因為聽力所造成的壓力而壞死。」
對策:將iPod或汽車音響的音量降低,直到可以聽到其他人講話的聲音。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聽力學領導凱薩琳.帕爾默 (Catherine Palmer)博士表示,「督促自己降低一些音量來聽音樂的時候,一週後,大腦就開始認定這是一般正常音量的聲音了。」
3. 抽煙
常抽煙者是受到化學成份成隱的刺激,而偶爾抽煙的人則主要是受到社會與環境的牽引,其中一項最大的誘因便是經常與抽煙的人在一起。梅奧診所尼古丁研究中心的理查.荷頓(Richard D. Hurt)表示,「抽煙有百害而無一益。」只要一根香菸就可以傷害您的血管壁,更嚴重的會傷害到您的心臟和血液凝結能力。
對策:費雷醫師說,「使用自製戒菸器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試著在手上抓緊飲料的攪拌器,並且在接電話或是拿出皮包的時候,把攪拌器放在您的嘴唇邊。這可以保持嘴巴和手指的忙碌,而降低抽煙的慾望。當然,隨身攜帶尼古丁口香糖或是口含碇,也可以幫助您戒掉煙癮。」
4. 大吃宵夜
美國俄勒岡衛生科技大學的研究顯示,深夜吃東西除了易攝取過多的熱量,還會加重胃灼熱的症狀,尤其在吃完東西後就寢,胃酸很容易流入食道。
對策:《健康生活》作者帕梅拉‧皮克說,很晚吃東西常是因為感到無聊。因此,晚上想吃東西時可以通過發郵件、拼字遊戲或者冥想等方法轉移注意力。人們還習慣一邊看電視一邊吃東西。即便在看電視時,也可透過折衣服或織毛衣等活動不讓手閑著,就可降低想吃的慾望。
5. 咬指甲
咬指甲除了會影響指甲的正常生長,還易增加將葡萄球菌等有害病菌吃下肚的危險。此外,精神科醫師還表示, 咬指甲往往是一種焦慮的表現。
對策:常修剪指甲,這樣就沒有太多指甲可咬,而且短指甲給細菌提供的孳生空間更小。另外,嘗試找出自己焦慮的原因。
俗話說「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有什麼樣的命運。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命運。」要想要讓自己健康,生活過的好,還得先從良好的生活習慣開始做起。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去除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